感懷 其二
淡月濛濛夜,
黃昏獨坐時。
鐙殘聞玉漏,
煙斷冷金猊。
生死豈能隔,
夢魂無見期。
秋來搖落意,
不復理琴絲。
淡月濛濛夜,
黃昏獨坐時。
鐙殘聞玉漏,
煙斷冷金猊。
生死豈能隔,
夢魂無見期。
秋來搖落意,
不復理琴絲。
朦朧的淡月籠罩著夜晚,黃昏時分我獨自坐著。燈芯將盡時聽見玉漏的聲響,熏香燃盡后金猊香爐變得冰冷。生死難道真能阻隔?連夢中魂魄也沒有相見的日子。秋意帶來草木搖落的凄涼,我再也沒有心思去撥弄琴弦。
濛濛:形容月光模糊不清的樣子。
玉漏:古代用玉制成的計時漏壺,這里指漏壺滴水的聲音。
金猊(ní):獅子形的銅制香爐,猊是傳說中像獅子的獸。
搖落:指草木凋零,此處引申為秋意蕭瑟的氛圍。
琴絲:琴弦,代指彈琴的行為。
此詩或創作于秋日夜晚,詩人因親友離世、思念難抑,獨坐于孤寂的環境中,觸景生情而作。秋夜的清冷與生死相隔的悵惘交織,凝聚成深沉的感懷。
全詩通過秋夜獨坐的場景描寫,以細膩的意象渲染孤寂氛圍,直述生死相隔的無奈,情感真摯哀婉,展現了詩人對逝者深切的思念與無法釋懷的哀傷,是一首情感與意境交融的感懷之作。
書院初成路亦開,呦呦鹿自郡堂來。廿年卻醒廬山夢,春草還生點易臺。
憂世惟王子,無魚歌蒯緱。殺雞飫賢者,捫虱傲諸侯。春雨園蔬涉,秋天劍氣浮。賜池元浴馬,認得幾驊騮。
瀑泉爭匯處,湖出最高峰。飛練幾千尺,橫天一白龍。石船黃葉滿,天鏡白云封。洗衲山僧至,苔分麋鹿蹤。
昔聞白鶴弄,已自軫離情。今來昭君曲,還悲秋草生。
經年充拾遺,一字無所補。豈不懷故鄉,念方事新主。一朝冒超遷,循墻不遑處。寧離人間世,亦戀行在所。有親方賴祿,有子方應舉。守道在守官,奈當事斯語。欲去不得遂,正如太廟羊。登俎分所宜,得去喜可量。圣度真如天,不妨且翱翔。扶老復攜幼,遷居大江傍。居然得偉觀,悵焉渺遐荒。潮頭來如山,親樂想未央。
避暑疑無地,宣風忽有亭。云流當戶白,山起傍檐青。隱幾看題勒,披襟豁性靈。不須愁去暮,纖月起林坰。
尋常相見何須拜,酩酊歸來但借眠。遠澗水來寒漱玉,近山云起翠浮煙。平泉嗜味方成癖,谷老詩情妙入禪。長使間松并間竹,丈人知謝阮家賢。
去去東平道,飛轅不可攀。地鄰邾子國,天近穆陵關。問俗徵前事,移家卜好山。溪堂醉花月,春興幾時還。
久別重來未厭頻,舊游無那鬢毛新。紫峰當面成生客,銀榜留題識貴人。移樹近庭存手澤,種槐垂蔭識芳鄰。孟家學士如相過,應卸峨冠換角巾。
葉抽書帶秀文房,玉表黃中耐雪霜。得水成仙最風味,與梅為弟各芬香。
獨煨余火向天涯,僧舍逢春有所思。百里是家歸未得,半生如夢醒何時。空堂坐久殘年逼,短角聲乾子夜遲。遙想清燈對杯酒,小窗兒女憶還期。
蜩螳假翅鳴,真人息以踵。劃然空山里,萬壑泉俱涌。
霜月穿簾乍白,蘋風入坐偏涼。麾燈促席詫時光。桃花歌扇小,楊柳舞衫長。別乘平分風月,詞人剩引觥觴。莫將幽恨攪剛腸。盡添金掌露,頻注玉猊香。
秋后梧桐雕落,故園兄弟銜杯。旅夢三更燭影,歸心千里塵埃。
懶把金針繡鳳凰,睡窗絨縷暗留香。支頤半晌心如醉,倚遍闌干待晚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