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日華甫伯玉同賞千葉桃花懷邵長孺
小紅臘色滿山樊,
誰信春光嶺外村。
人老家能開酒嶼,
客來舟自入花源。
興隨度索青藜杖,
詩在滄江白板門。
皮陸只今堪共賦,
醉憑高閣望中原。
小紅臘色滿山樊,
誰信春光嶺外村。
人老家能開酒嶼,
客來舟自入花源。
興隨度索青藜杖,
詩在滄江白板門。
皮陸只今堪共賦,
醉憑高閣望中原。
臘月里淺紅的桃花遍山滿野,誰能相信嶺外小村已有了春光。老家人在小島開設酒肆,客人乘船自入這桃花源。興致隨著青藜杖一同游走,詩句靈感源自滄江邊的白板門。如今正可如皮陸般共同賦詩,醉后倚高閣眺望中原。
臘日:農歷十二月初八,傳統節日。
千葉桃花:重瓣桃花,花形繁復。
樊:籬笆,此處泛指山野。
嶺外:五嶺以南,指南方偏遠地區。
酒嶼:有酒肆的小島。
花源:化用桃花源典故,代指美景之地。
青藜杖:傳說中仙人所用藜木杖,后指文人手杖,此處喻雅趣。
白板門:未漆飾的木門,指簡樸居所或自然景致。
皮陸:唐代詩人皮日休、陸龜蒙,二人以唱和著稱。
此詩或作于作者臘日與華甫、伯玉共賞千葉桃花時,因嶺外春早的獨特景致觸發對友人邵長孺的思念,結合當時可能的社會背景(如中原動蕩),寫下此詩以寄懷。
詩中以臘日賞桃切入,描繪嶺外春早之景,融入與友同游的雅興,借皮陸典故彰文學情誼,結尾‘望中原’深化情感,兼具自然詠嘆與懷人思遠的深沉意蘊。
面無老色氣精明,南海歸來住未成。
不道山中無宰相,要從恕上做功名。
云屯萬騎西風急,月浸三更夜柝清。
謀國定知有長算,胡雛不樹向南旌。
江浙相望半月程,燕云萬里重行行。
幾多臨水登山賦,不盡還家去國情。
三入換來金印大,一歸贏得彩衣明。
東湖何似西湖好,且對梅花捧壽觥。
疑是瑤林種,分從后土家。
暫來為地主,相伴住天涯。
勝日更攜酒,明年誰看花。
此生均一寄,杜曲有桑麻。
玉門關冷風低草,浪泊水西看飛鳥。
柴桑松菊坐來荒,杜曲桑麻隨分有。
封侯作夢嗟晚歲,吟詩無功成白首。
驀波一葉故都懷,短世閑身發方黝。
未省匡山幾卷書,能勝平樂千金酒。
白云舍下綺疏新,行止隨時總悅親。
君家所有吾猶贈,已負東洋北海身。
風葉靜千林,歸根深復深。
江山皆本色,天地見初心。
苓少和冰??,梅殘帶雪吟。
人間正雕落,春在二陽臨。
暝鎖層陰重,霾深失遠巒。
積流上籬落,飛影度欄干。
石發梳風瘦,垣衣護雨寒。
深懷裹飯去,終媿往來難。
維舟煙柳外,風健布帆輕。
雁過家千里,鵑啼月五更。
山川行客夢,風雨故鄉情。
問宿楓林晚,袁州第一程。
古豐怪事未前聞,誰遣盜起紛如云。
民無掩骭盜乘馬,民無寸鐵盜鑄冶。
英英別乘紫髯風,萬甲兵藏學古胸。
前年借才從柏府,今年駕車就熟路。
直指賊巢冞入阻,談笑雙收卞莊虎。
十年養癰破一朝,溪山深處復漁樵。
由來禁暴非智力,廉為先聲義為的。
蒼生何時蘇息在,安得邦伯皆結輩。
千載同歸兩陶令,故園相望一青山。
怪來強健休官早,贏得艱虞閱世閑。
差樂輸君已天上,不堪愧我尚人間。
斯文回首游從日,淚盡重華叫不還。
簡出少過從,前游仙夢中。
寒峰千嶺碧,霜葉半林紅。
霽表浮余景,明邊落去鴻。
意行隨所止,端未哭涂窮。
瘦筇獨與鶴相隨,行盡荒郊入翠微。
溪鳥喜晴將子浴,山蜂傍暖采花歸。
空村歲月征書晚,深徑蒿萊客屨稀。
久欲依居圖別業,自愁無計泣牛衣。
武侯與晦翁,千載兩名流。
各以一臂力,能鎮百世浮。
神游天地間,或為山阿留。
心期有佳人,駕言寫幽憂。
水流崖華開,山空明月秋。
桂樹影團團,乳鹿鳴呦呦。
薦菊秋盈筐,酌茶花滿甌。
兩翁來不來,徘徊駐歸騶。
此縣聞天下,披圖且萬家。
螭頭余佛屋,鹿角臥江沙。
好與蘇凋瘵,誰令息嘆嗟。
春風多少意,殘竹映疏花。
漢鼎猶分二,梁甌未闕全。
宸居本無外,王業偶成偏。
藝祖肇千祀,嫡孫方四傳。
會將新雨露,遍灑舊山川。
風物瞻天咫,林塘占地幽。
夾墻樓蔭術,跨岸屋藏舟。
湖近家皆給,田腴歲再秋。
幸生無事日,更隸浙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