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仙吟 其一
蟠桃脫核吾來時,
銖衣拂石吾未歸。
翻思此日朝玉帝,
有淚如雨沾帝衣。
自起憑樓眉自繭,
琪花開后知誰剪。
鳳凰閣上定蛛絲,
鳳凰閣下須苔蘚。
蟠桃脫核吾來時,
銖衣拂石吾未歸。
翻思此日朝玉帝,
有淚如雨沾帝衣。
自起憑樓眉自繭,
琪花開后知誰剪。
鳳凰閣上定蛛絲,
鳳凰閣下須苔蘚。
我來時正值蟠桃成熟核落,穿著輕如銖兩的仙衣拂過石面卻仍未歸返?;叵氘斎粘娪竦鄣那榫埃瑴I水如雨點般沾濕了天帝的衣袍。獨自起身憑欄遠眺,眉頭因愁思緊皺如繭;琪花綻放后,不知是哪位仙人修剪的呢?鳳凰閣上已結滿蛛絲,鳳凰閣下也爬滿了苔蘚。
蟠桃:神話中西王母的仙桃,傳說三千年一結果,見《山海經》《漢武故事》。
銖衣: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銖衣指仙人所穿極輕的衣服,見《列仙傳》。
玉帝:道教神話中天上的最高統治者,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眉自繭:眉頭因憂愁長時間緊皺,形如蠶繭,形容愁思深結。
琪花:神話中仙境的花,《云笈七簽》載“琪花寶樹,仙果真香”。
鳳凰閣:詩中虛構的仙閣,或代指理想中的仙境居所。
此詩為游仙題材,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結合內容推測,可能作于作者對現實有所感懷時,借仙界意象寄托內心的孤寂或對超脫世俗的向往,符合古代文人以游仙詩抒懷的傳統。
全詩以“懷仙”為核心,通過追憶朝見玉帝的過往與描繪當下仙閣的荒涼,虛實交織地展現了對仙界的追慕與現實的失落。詩中神話意象與細膩情感結合,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是游仙詩中情感真摯的佳作。
二月初五,群花競吐。
或逞夭紅,或夸雅素。
月下精神,風前態度,明明祖意無回互。
堪悲堪笑老靈云,錯認桃花作眼睛,至今猶自不惺惺。
江南不見梅花久,一夜寒香吹戶牖。
明朝十客山下亭,萬里春風一杯酒。
霜痕卷水天不動,月逼云收凈如帚。
花枝圍燭白紅吐,艷歌聒醉棲烏走。
坐窗不遨今幾日,簿書厭人目生垢。
茲晨不待折簡招,行車累累魚貫柳。
廣文玉碎磨不磷,令尹風生談滿口。
幕中佳士檄颯颯,著我其間慚老丑。
龍門風流千載事,歐梅賓客文禧守。
便須畫作欄梅圖,卻恨丹青無好手。
古佛心,即如今。
桂香滿院,葉墜疏林。
水沉寒雁影,露冷夜蛩吟。
明眼衲僧會不得,江北江南徒訪尋。
不為名所累,應是得安居。
客夢方知幻,身謀反似疏。
風高秋塞遠,雨急夜窗虛。
猶望收來效,頻翻舊讀書。
仆行方請息,旅館復相招。
小市三家聚,前村五里遙。
茅柴侵熟飲,松葉帶生燒。
猶有斜陽在,行吟忽斷橋。
姚黃魏紫惱人看,羅襪成塵俛仰間。
蜀魄聲干花有血,湘靈淚盡竹無斑。
年光冉冉趨雙鬢,暮雨霏霏失四山。
老里情懷天地窄,莫教一日酒杯閑。
宦游來此亦隨緣,過了新冬又餽年。
今夕桃符猶自寫,明朝柏酒讓誰先。
但令世道皆平地,此外身名任老天。
春與詩家如有意,早傳清夢謝池邊。
茅山東北燕山前,翁仲遺墟幾百年。
時有吳人來問隠,不知唐樹已啼鵑。
山童解指看碑路,野衲分耕祭墓田。
厚夜肯教黃壤曉,悲風偏動夕陽天。
天風吹我上瑤臺,滿眼煙霞掃不開。
藥灶無丹人已去,洞霄有樹鶴還來。
溪聲晴帶三秋雨,山色青無半點埃。
更愛夜深清夢斷,碧紗明月映蒼苔。
未說路行難,山深分外寒。
晚村林隠寺,春磵石鳴灘。
薄宦曾無補,勞生敢自安。
羽書雖較少,備御莫教寬。
元正啟祚,萬物咸新。
覓一毫舊相,了不可得,千年桃核里,元是舊時仁。
覓一毫新相,了不可得,新舊之相既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道泰時清萬國寧,咸淳二年正月一。
投曉又翻飛,春風亦被欺。
須知寒徹夜,勝似臘殘時。
艷粉同梅落,輕花替柳吹。
渾然成片玉,凍合在前池。
仰山上元令節,笙歌且靠一壁。
雪晴山色挼藍,凍解溪流瀨石。
滿眼看不盡,滿耳聽不徹。
諸人若向這里知歸,不須更授然燈記別。
雨暗西山,云飛南浦。
老盧仙腰纏騎鶴,朝度黃茅八凸。
獨秀峰草木泉石為之鼓舞。
因甚如此,家貧愿隣富。
玉佩丁東下界聞,天風吹動碧霞裙。
劉郎跨鶴游三島,王子吹笙到五云。
洞府夜光傳玉印,石壇月色禮茅君。
若逢天上吳仙子,應問丹砂成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