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盧先輩自衡岳赴復州嘉禮二首 其二
湘南詩客海中行,
鵬翅垂云不自矜。
秋水靜磨金鏡土,
夜風寒結玉壺冰。
萬重嶺嶠辭衡岳,
千里山陂問竟陵。
醉倚西樓人已遠,
柳溪無浪月澄澄。
湘南詩客海中行,
鵬翅垂云不自矜。
秋水靜磨金鏡土,
夜風寒結玉壺冰。
萬重嶺嶠辭衡岳,
千里山陂問竟陵。
醉倚西樓人已遠,
柳溪無浪月澄澄。
湘南的詩人盧先輩此次行程如海中航行,雖有鵬鳥垂云般的才學卻不自夸。秋天的江水靜靜打磨著如金鏡般的水面,夜晚的寒風凝結成玉壺中的寒冰。你翻越萬重山嶺辭別衡岳,跋涉千里山陂前往竟陵。我醉倚西樓時你已漸遠,柳溪上沒有波浪,月光澄澈明亮。
詩客:詩人,此處指盧先輩。
鵬翅垂云:化用《莊子·逍遙游》中大鵬“翼若垂天之云”的典故,喻指盧先輩才學卓越。
自矜(jīn):自夸。
金鏡:比喻秋水如鏡般明亮。
玉壺冰:典出鮑照“清如玉壺冰”,喻指高潔的品格。
嶺嶠(qiáo):山嶺,衡岳(衡山)一帶的險峻地形。
竟陵:復州治所(今湖北天門),盧先輩此行目的地。
澄澄:形容月光清澈明亮。
此詩為杜牧送友人盧先輩從衡岳(今湖南衡山)赴復州(今湖北天門)參加婚禮所作。唐代文人常以詩贈別,此詩結合友人行程特點,既贊其才德,又表離情,反映中唐時期文人交游的雅趣。
全詩以“送”為線,前半譽友人學識高潔,后半寫其行程艱辛,尾句以景結情,含蓄表達別緒。詩中典故與意象融合,既顯文學功底,又見友情真摯,是唐代贈別詩中“壯別”與“幽思”結合的典型之作。
貪吟猶與昔時同,已乏飛揚豪縱風。
為慕耆英詩大好,轉因束縛興尤濃。
回眸舊跡云煙渺,彈指流光項背弓。
若問休閑尚何事,朝推翠竹晚敲松。
不管何時解放臺,王公且喜不重來。
我除龍井誰耽茗,君入虎林自打柴。
已省明時無敝政,愿為真理一奴才。
呂翁遭捆還挨揍,腹有詩書竅有埃。
露曉天街濕似酥。朝霞鮮奪臉邊朱。寶車頻上泥人扶。
一桁綠陰低畹晚,平生清氣愛凋疏。片時消領費踟躕。
也無情思賦朝云,
辜負金爐竟夕熏。
一種難忘好心性,
湘蘭香息玉溫文。
偏中至,
收絲卻返蘆花里。
高攲龜枕恣情眠,
長江信任波濤起。
秋花冬更開,
夏實冬還結。
物理性難常,
人意自為孽。
知罪從他爾獨親,憐予萬里一孤身。
平生本自無相識,世上于今有幾人。
清淚屢憑沙塞雁,衲衣猶寄玉門春。
驚聞杖屨南中去,風雨蕭蕭入夢頻。
天外帆,何翩翩,海鷗沙鵠同流連。晴空弄影水花亂,陰晝縛風地軸旋。
蜀纜吳檣幾千里,上瀨鳴灘自鄰比。官網橫被垂天云,私艇斜行貧市第。
官網私艇日來往,為問南風今幾兩?得時真不羨鴻毛,失勢終需賴櫓槳。
蘆臺小邑障江側,作館臨江闞江色。月華漸上簫鼓停,帆集西皋森列戟。
我來待月升其堂,千旌宛在堂東墻。侵曉悠悠自來去,畫圖何減懸瀟湘。
畫圖可羨亦可嘆,世事人情幾更換。岸頭歷歷百丈夫,終歲無衣月無粲。
已牽軍器重如山,更放冰鮮疾似彈。廟堂盡是舟楫才,誰向江干念荒旱?
芳草被金堤。
野燒紅余綠正齊。
恰翠踏青新雨后,萋萋。
裙拂秋千彩架底。
步入金沙地,相邀坐竹林。
僧歸青嶂寂,龍臥碧潭深。
石澗流春乳,松堂落午陰。
高懷殊未已,臨別更沈吟。
諸賢熱血苦相爭,爭得「共和」兩字名。
未見衣冠遵漢制,徒聞歲月改周正。
山中病鶴原長壽,天上妖狐欲變精。
才調百無堪一用,自慚人喚「許先生」!
石流何湔湔,湟潦增其波。
天陰日勿晚,曠野悲風多。
嚴霜下喬木,零雨泫柔柯。
蕭條我行野,傷心悲如何。
中道失嘉耦,送此山之阿。
凜凜歲方宴,誰與同嘯歌。
加看彼鳥雀,各自安其窠。
我于落落中,
見此錚錚鐵。
聊持一寸舟,
贈子千里別。
翠竹青林四面迷,
一堂虛敞自光輝。
幾番夜月驚啼鳥,
正是野僧出定時。
春秋八十憶征程,曾歷崎嶇大不平。
腹貯麟經虔授業,心源鯉對夙通靈。
卻因家世遭奇禍,誰惜書生是至誠。
文字復能娛晚景,雍容風雅重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