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一首 其二十六
知有底人,眼中著屑。
盡底掀翻,只得一橛。
堪笑巴陵老古錐,解道銀椀里盛雪。
知有底人,眼中著屑。
盡底掀翻,只得一橛。
堪笑巴陵老古錐,解道銀椀里盛雪。
自認為已悟的人,心中仍有執礙如眼中落屑。即便徹底推翻舊見,也只得到片面的理解。可笑巴陵老禪師(顥鑒),卻能說出‘銀碗里盛雪’這般空明無染的妙語。
底人:即‘的人’,指某類人。
眼中著屑:眼中落入塵屑,比喻心中有執著掛礙。
盡底掀翻:徹底推翻(舊有的認知或執著)。
一橛:一截、一段,比喻片面、不完整的理解。
巴陵老古錐:指五代宋初禪宗巴陵顥鑒禪師,‘古錐’為禪林對機鋒銳利者的戲稱。
銀椀里盛雪:巴陵顥鑒的經典偈語,以銀碗與白雪的純凈無染,比喻禪悟的空明無分別之境。
此偈為宋代禪宗偈頌,屬‘頌古’體裁,旨在評述前代禪師機鋒。巴陵顥鑒‘銀椀里盛雪’是五代禪林公案,強調‘色空不二’的無分別智。作者通過此偈,借調侃‘知有底人’的執著,反襯巴陵禪法的直截,反映宋代禪林對‘悟境’的闡釋與傳承。
全詩以破除執著為核心,前半批評自恃已悟者的片面認知,后半借贊巴陵‘銀椀盛雪’的妙語,點出禪悟當如空明無染,直契本心。語言通俗而機鋒銳利,是禪宗‘以偈說法’的典型之作。
六藉信芻狗,三皇爭紙上。猶龍以后人,漸漸陳伎倆。噓氣若云煙,紅紫殊萬狀。醯雞未發覆,甕里天浩蕩。宿昔假孔勢,自云鐵步障。一聞至人言,垂頭色沮爽。
同年持斧到南荒,笑指關山滿路霜。一月沅州城里往,聽風聽雨喜連床。
萬象愁何極,家山空月明。聊為少年興,相與放歌行。疏柳詩人宅,高城故國聲。天涯起遙思,仰首桂華清。
生平意氣漫相親,零落而今有幾人。慧聚山房春酒碧,舊游回首重沾巾。
我聞南山下,中有煙霞洞。洞中有美人,風月常玩弄。朝決大液池,活活源頭動。引入方寸地,細把靈苗種。苗種自天發,舉世攸公共。紅紫奪人目,舍之亦云眾。達人自珍寶,不辭長抱甕。芃芃日暢茂,王芽檠彩鳳。香噴自幽谷,萬里天風送。薰撲世間人,人為山人重。
鳳城魚鑰曉開銀,國子先生領搢紳。山水光中金鑿落,芙蕖香里葛頭巾。小步深登野寺幽,古松將影入茶甌。鈴聲忽起九天半,有塔危峰最上頭。岸岸園亭傍水濱,裴園飛入水心橫。旁人莫問游何許,只揀荷花鬧處行。船開便與世塵疏,飄若乘風度太虛。坐上偶然遺餅餌,波間無數出龜魚。西湖舊屬野人家,今屬天家不屬他。水月亭前且楊柳,集芳園下盡荷花。小泛西湖六月船,船中人即水中仙。外鋪云錦千弓地,中度琉璃百摺天。城中擔上買蓮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故人京尹劇風流,走送廚珍佐勝游。青李來禽沈冰雪,黃金白璧斫蝤蛑。人間暑氣正如炊,上了湖船便不知。湖上四時無不好,就中最說藕花時。游盡西湖賞盡蓮,玉壺落日泊樓船。莫嫌當處荷花少,剩展湖光幾鏡天。
銀漢輕波漾月華,橋邊靈鵲護鸞車。未知天上情多少,秋思人間遍萬家。
西風慘澹自堪愁,賴有秾華殿晚秋。莫遣煙霜妒花萼,好留云錦照汀洲。
喚起萬千紅衛卒,呼來庚子義和團。攪得周天寒徹后,封資修笑一鍋煎。
雪山粘天粲朝陽,霜氣壓人千尺強。玉虬崢嶸奮頭角,挽卻元氣回玄方。明珠頷下十萬斛,一一照地生輝光。常從宓妃浴水濱,癡松瘦竹寧與鄰。天然風骨自超絕,豈假粉黛添精神。春風東來浩無涯,一夜影落仙人家。浮花浪蕊總粗俗,游蜂狂蝶徒紛嘩。高標自信非噲伍,凌歷風霜豈云苦。莫驚枝出萬重云,自有根盤千尺土。仙人勸我春滿杯,醉肘似被霜娥推。璚瑤滿地拾不起,一片霜月寒爭輝。花邊時有孤鶴鳴,羅浮姑射空馳情。南樓酒醒夜初靜,一曲陽春動清興。
馳驅京國罨頭塵,襤褸衣衫墊角巾。萬點落花俱是恨,滿杯明月即忘貧。香燈不起維摩疾,櫻筍難酬谷雨春。鏡里自看成老大,戲兒棚上下場人。
周郎折簡應難致,退叟高騫招不來。石上留題有神護,不教雨漬長蒼苔。
偶然又見,眼有層煙心有炭。情態梳妝,過后思量恨已忘。豈天惡我,使遣伊人為我磨。我惡長宵,必有深魂與夢飄。爭如不見?漸任時光涼炙炭。忘卻清妝,淡漠神情恨未忘。誰能出我?沼繞游魚驢繞磨。無那深宵,冷笛西風捲葉飄。
溪面寒無風,澄瑩千丈綠。我欲放輕舠,霜鏡不可觸。
惟王建國,設廟凝靈。月薦流典,時祀暉經。瞻宸僾思,雨露追情。簡日筮晷,閟奠升文。金罍渟桂,沖幄舒薰。備僚肅列,駐景開云。至饗攸極,睿孝惇禮。具物咸絜,馨聲合體。氣昭扶幽,眇慕纏遠。迎絲驚促,送佾留晚。圣衷踐候,節改增愴。妙感崇深,英徽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