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詞一十八首:玄用
日月交加曉夜奔,
昆侖頂上定乾坤。
真鏡里,實堪論,
叆叆紅霞曉寂門。
日月交加曉夜奔,
昆侖頂上定乾坤。
真鏡里,實堪論,
叆叆紅霞曉寂門。
太陽和月亮交替運行,日夜不停奔馳,在昆侖山頂掌控著天地的變化。在這真實的境界里,確實值得好好談論,清晨時分,那濃厚的紅霞映照在寂靜的門前。
交加:交替。
昆侖頂:在詩詞中常象征著一種至高的境界或核心之地。
定乾坤:掌控天地、決定局勢。
真鏡:指一種真實、本真的境界。
叆叆(ài ài):形容云氣濃厚的樣子。
曉寂門:清晨寂靜的門
這首詞作者是呂巖(呂洞賓),他是道教仙人。這類詩詞多創作于其傳道、感悟修行的過程中。當時道教思想盛行,修行者追求通過體悟自然和自身來達到精神的升華,作者可能是在修行感悟中,借詩詞表達對自然規律和修行境界的理解。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對修行境界的追求。其特點是借助自然意象闡述哲理,營造出神秘高遠的意境。在道教詩詞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道教對自然和精神境界的探索。
擾擾倦行邁,復此秋氣闌。寒流深峽路,落木曉霜山。乞火鄰煙遠,讀書孤嶼閑。相求有幽鳥,飛入短楹間。
瑤篇哦罷轉神寒,起拂朱弦謾一彈。遠興逢春應有托,孤懷憑雁豈無端。青云意氣追傾蓋,白首生涯付掛冠。臺斗耀芒當嶺北,中天時并月華看。
老臣憂國豈求憐,閉戶經時獨黯然。欲乞閒身三畝宅,曾叨廉吏大官筵。于人何意同公瑾,過客無心訪仲連。積雪門深留命酒,還從函丈貺高篇。
石樓大小洞云鋪,亂后仍尋興倍孤。彩鳳出巖光突兀,眠犀當澗草模糊。鐵橋空際全無路,琪樹天邊別有壺。愧對仙山人易老,黃芽何處覓丹爐。
仲尼作春秋,垂訓千萬年。古者父母讎,義不共戴天。莊同父何在,乃與齊侯田。魯國無臣子,君親義茫然。齊紀不并立,諸兒得稱賢。善惡不可掩,筆削至今傳。
不拽漁舟不著蓑,興來坐石戲清波。水寒一任游鱗躍,解得莊生樂趣多。
卜居鏡湖上,一庵環翠屏。竹林藏谽谺,嶺路蟠青冥。鶱騰立奇石,嶄絕瞻危亭。車馬雖掃跡,猿鳥與忘形。我行半九州,蹋盡芒鞋青。豈知雪滿鬢,于茲敞云扃。丹砂收箭鏃,茯苓斸人形。遼天渺歸鶴,一瞬三千齡。
得性真良計,宣城有故謠。選來多勝跡,行處有靈潮。觸霧偏含席,穿云漸隱舠。霜前秋塞雁,駢翼向南飄。
黃塵隨馬染征衣,十里江皋送客暉。廢井草荒蛙黽怒,下田沙漲芋魁肥。解纓拂樹弄清淺,橫榻掃云飛翠微。人生事事不如意,終日念歸何日歸。悠悠東去欲何之,草草西還可是歸。殘日兩竿荒戍遠,青山滿眼故園非。江田經雨菰蔣熟,石路無風蠛蠓飛。回羨耕夫閑勝我,早收雞犬閉柴扉。
堅坐了長夜,一壺并一琴。我茶亦已沸,我室何無音。莫往莫來日,如兄如弟心。憐君獨不寐,悵以成清吟。
去也如何去。二十載、飄零冠劍,浮生終誤。回首五陵年少事,漠漠人間塵土。算贏得、酒儔詩侶。眼底中原青一發,便當初、誰買相如賦。雙鬢白,此情苦。明朝吊影臺城路。怕傷心、巢痕未改,燕泥未故。多少寒鴉風雪里,點綴頹垣枯樹。休問訊、城角歌舞。除是秋娘今猶在,斷無人、能唱開元譜。相送罷,淚如雨。
時不選數老獨嗟,鬢毛未變目未花。愛公深殿見桃李,長才高詠無能加。紅英灼灼弄日色,秾艷皎皎生鉛華。長廊垂幕風不動,映柳黃鶯吟未涯。燕銜新泥補巢缺,蝸壓峻陛臨角斜。是時唯聞鳥雀鬧,盡日不聽車輪嘩。雖傳此景無分到,但訝習慣猶豪誇。他年造物儻有意,不使齪齪居貧家。
青山看欲斷,紫陌去何長。日氣搖寒水,風聲送晚涼。金陵龍虎勢,寶劍斗牛光。獨有臨分袂,仆夫亦感傷。
朝負角弓出,暮負角弓歸。猛虎何斑斑,欲射憐其兒。惟虎尚有兒,惟人乃無妃。雄刀鳴床東,雌刀躍床西。雷雨何冥冥,蘭燈慘其輝。徬徨起中夜,恩怨交心脾。牝雞方司晨,令我倒裳衣。裳衣且莫倒,奮發當有時。
嘗聞松化石,未聞樹化竹。君家草堂樹,何乃虛其腹。懷抱日益空,枝葉不放綠。其中有容焉,外潤若不足。僧還可入定,旅寓何必屋。居士空諸有,不獨此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