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雜興 其三
客從湘中來,問我手中松。
當時一寸根,翥霄作鸞龍。
子可爇我鼎,肪可澤我容。
松今已如此,而況種樹翁。
寄聲十八丈,法當理歸筇。
客從湘中來,問我手中松。
當時一寸根,翥霄作鸞龍。
子可爇我鼎,肪可澤我容。
松今已如此,而況種樹翁。
寄聲十八丈,法當理歸筇。
有客人從湘水之濱來,詢問我手中的松樹。當初不過是一寸長的樹根,如今已直上云霄,姿態如鸞鳳蛟龍。松子可以用來燒我的鼎爐,松脂可以用來潤澤我的面容。松樹如今已這般茂盛,更何況培育它的種樹老翁。托人捎話給十八丈,按道理應當準備好回鄉的竹杖。
翥(zhù)霄:翥,飛舉;翥霄指直上云霄。
鸞龍:鸞鳳與蛟龍,比喻松樹高大奇偉的姿態。
爇(ruò):燃燒。
肪:松脂。
十八丈:對長輩或友人的尊稱。
歸筇(qióng):回鄉的竹杖,筇指竹杖。
此詩為秋日感懷之作,可能創作于作者客居他鄉時。面對松樹從幼根到參天的成長,由樹及人,引發對時光流逝、歸鄉事宜的思考。
全詩以松樹生長為線索,由物及人,既贊生命力之頑強,又勸友人(或自勉)早作歸計,語言平實而意蘊悠長,體現了秋日雜興中常見的感時抒懷特點。
入境歡聲聽野農,題輿今有曲江公。官居寒露清冰里,人在光風霽月中。席有新詩吟客滿,案無滯牘訟庭空。只愁驥足難淹久,行捧絲綸入漢宮。放浪江湖已幾年,袖攜長劍倚天邊。草廬不見蜀諸葛,采石謾思唐謫仙。虎穴未能酬素志,龍門端合謁時賢。鄉邦幸有乖崖在,庶許諸生學李畋。
春晏雨腳滋,桃花泣紅玉。津吏把傳符,徒御立宵燭。天上貴仙宅,臺榭青云覆。但見鞲上鷹,不聞龍有欲。
八桂皇華使,仙帆泛五羊。星光還遠近,逸氣正蒼茫。琢句江山古,尋幽花雨香。元來屋里客,麈尾好商量。
未曉已先興,軒車帶睡登。官程膠齒飯,鄉思折腰菱。野店歌鬟女,孤庵瀹鼎僧。不酲亦不醒,沙里鼓鼟鼟。
粵山自北來,西城勢寬衍。阛阓百萬家,中有梵王殿。雄風固所存,古色不自炫。遙遙三千載,春光遞流轉。曾是虞翻宅,昔為趙佗甸。九州不一姓,興廢如郵傳。如何一塔地,獨使盧能擅。須發彼所捐,寶之若旒弁。至今菩提樹,根基互相禪。中心半枯朽,萬葉猶蔥茜。佛法始東來,經綸多糾纏。宗風振自茲,宇內為一變。繼以首楞嚴,羽翼相后先。奇文闡妙義,筆授留遺硯。乃知最上乘,樞紐存斯院。鎮以鐵浮圖,千佛皆身現。干霄七層起,錮地重臺奠。錫以羅漢畫,神彩流唐絹。聽法有睡猿,擁彗向人面。訪古駐干旄,開軒極流眄。行廚具尊酒,老衲供茶宴。集木囀黃鸝,拂池度雙燕。朱萼檻外明,青峰樓上見。遙鐘發暮景,刻漏催壺箭。車馬一分鑣,將歸有馀戀。
圍爐坐寒夜,嘉賓愕以盱。朱火光吐日,陽和滿前除。眾肴歸一器,變化斐然殊。食美且需熟,充實諒由虛。妙悟得同志,攬環誓相于。
臨表無言心欲泣,中宵燈火猶傳檄。今來剩此一通碑,佇聽灘聲似嘆息。
一夜東風上柳條,沙堤土暖長蘆苗,青山淡淡水迢迢。背后斜陽隨地盡,眼前芳草接天高,愁心暗付往來潮。
姜杏杯深恨未消,竹篙只作等閑搖。一從收卷波瀾后,誰在坳堂學弄潮。
一馬能教問豸冠,兩淮要使見祥鸞。休言袞職真能補,只此吾民亦自安。天上使星還此老,人間廷諍是何官。歸臺若畫龍駒進,一卷饑民一卷寒。
晚鶯嬌咽。庭戶溶溶月。一樹湘桃飛茜雪。紅豆相思漸結。看看芳草平沙。游韉猶未歸家。自是蕭郎飄蕩,錯教人恨楊花。
經年客夢總茫茫,爭奈端陽節又忙。到處煙光欺過眼,尋常賞玩適回腸。荔云嶺首依稀近,蒲雨湖心漫自長。別有逋臣千古恨,教人何地吊靈湘。
閶闔風高白露秋,蘆花如雪動邊愁。故人迢遞天南北,明月娟娟獨倚樓。
綠發劍光寒,青云識俊官。筆花江夢醒,詩帙陸裝寬。閱世已無語,因君忽破垣。此中還會得,鶴蓋即蒲團。
人有至憂心郁結,身經百煉意難平。十年睽隔先生面,千里重逢異物驚。最是風云龍虎日,不勝天地古今情。手提肝膽輪囷血,互對宵窗望到明。近態狂奴未易摩,仙人島上借吟哦。孫行者出火云洞,豬八戒過子母河。天上星辰曾雹擊,人間歲月已硎磨。大風吹倒梧桐樹,寶鑒其能講什么?孤山與我偶相攜,我贈孤山幾句詩。雪滿三冬高士餓,梅開二度美人遲。吾今喪我形全槁,君果為誰憶費思。納履隨君天下往,無非山在缺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