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二首 其六十八
大地山河不現,
虛空冷汗通身。
拄杖頭邊路絕,
髑髏眼里抽筋。
大地山河不現,
虛空冷汗通身。
拄杖頭邊路絕,
髑髏眼里抽筋。
大地山河都消失不見,虛空仿佛渾身冒出冷汗。拄杖所指之處道路斷絕,仿佛要從骷髏的眼睛里抽出筋來。
不現:消失不見。
冷汗通身:形容一種極度驚悚、不可思議的狀態。
拄杖:禪僧常用之物,這里象征指引、探尋佛法之路。
髑髏:骷髏,代表死亡、空無。
此偈頌為佛教禪語,作者創作時可能處于深入禪修、對佛法有獨特感悟的狀態。在禪宗修行中,常通過奇特言語啟發修行者突破常規思維,領悟佛法真諦。創作時間和具體地點較難考證,但應是在禪宗發展、重視禪悟的背景下產生。
這首偈頌主旨是表達佛法修行的高深與艱難。其突出特點是用奇特意象和夸張語言表達禪理。在佛教文學中,它豐富了禪語的表現形式,有助于修行者打破常規認知,開啟智慧。
洞門長不鎖,俗客到應難。琴譜鶯能和,丹爐鶴為看。竹陰暗詩壁,松子落玄壇。道士清溪派,虛堂管翠寒。
別離日已遠,江流悲客心。在近恩易洽,在遠思彌深。高足豈不策,赫奕人所欽。于昔凜威棱,豐澤沛自今。所貴崇令德,鼎足力可任。鹍鵬志萬里,焉能計飛沉。扶搖以為期,矯翼青山岑。
當筵誰似度支郎,酌酒論詩總擅長。文雅不存才子色,風流曾入少年場。龍門舊識家聲重,雁塞新承使節光。愛我粗豪差脫俗,中堂小集任疏狂。
朝望青山云,夕望剡溪月。我思剡溪人,欲載剡溪雪。笑殺山陰王子猷,一時興盡回扁舟。早識山中有羊仲,放船也作東吳游。羊家結屋溪南住,正是好山環碧處。門前水漲柳花灣,釣船一夜高于樹。阿翁看山不下堂,兩兒翩翩如鳳凰。大兒才力健,射策登朝行。小兒天姿高,十五工文章。至今雙髻亭亭削寒玉,玉帶蜿蜒走崖谷。讀書聲隔碧蘿間,夜夜虹光照秋屋。翁今歲晚江上歸,有約明年尋剡溪。野航載山不載雪,系在屋東楊柳枝。
泱漭滄池混太清,芙蓉十里錦云平。曾聞樂府歌黃鵠,還見秋風動石鯨。玉蝀?蜷垂碧落,銀山縹緲自寰瀛。從知鳳輦經游地,鳧雁徊翔總不驚。
欲訪瑤臺蓬島。煙云縹緲。清游卻到鳳皇池,聽檀板、新聲妙。天上除書催早。人瞻元老。東風煙柳罩河堤,更何處、深春好。
蒲柳蒼黃變顏色,駒光無那又新秋。懷人天未縈清夢,戢影山城作臥游。吊月孤蟲偎蕙泣,驚霜旅雁入關愁。曉來不忍看金井,梧葉紛紛水面浮。
暗憶曾游地,遙看不盡天。宿云連野樹,積雨聚溪船。故友疏三益,微官負十年。閒居成癖性,長日枕書眠。
隙鳥媚晴川,汀沙漾鼻煙。薄涼催掛席,斜日照鳴舷。睥睨孤峰出,芙容絕浦妍。褰裳秋正好,何處挾飛仙。
一自秋風寒更癡,無情落葉有情悲。人間一片青灰色,哭向天涯病向誰。
規廣前賢跡,相期幸有君。搜奇辱佳句,紀實待高文。古木風長悄,陰崖日易曛。何時陪勝賞,舉手上霄云。
世間萬物皆可變,唯有黃金能百鍊。龔家慈母出鄧林,貞節可比千黃金。黃金善祝慈母壽,黃金莫鑄慈母心。孝子愛親如愛日,百年一刻千金直。大書金壽揭高堂,愿母與日同其長。
長安酒苦貴,蟹初臂著霜。身綴鹓鸞集鳳池,夢尋麋鹿游蟹堁。因風蛺蝶低仍起。
當時尊孔孟,用世必詩書。夫我何為者,先生非過歟。長歌扶晚醉,短發向秋疏。坐惜籬前水,垂竿試釣魚。
一世菩提一世蓮,修心修道忘從前。大風起自青萍末,萬里扶搖上九天。已隔流光復隔塵,多年猶是遠行人。如今陌上秋風發,煙雨歸來俱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