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一日徙寓智門二首 其二
欲去未能去,暫留還此留。
參差喬木合,映帶野塘幽。
父老記舊筑,孫曾非昔游。
惟馀補陀像,香火得勤修。
欲去未能去,暫留還此留。
參差喬木合,映帶野塘幽。
父老記舊筑,孫曾非昔游。
惟馀補陀像,香火得勤修。
想要離開卻沒能離開,暫時留下就還是在此處停留。高低不齊的喬木枝葉相連,映照環繞著幽靜的野塘。父老們還記得舊時的建筑,子孫們已不是往昔游玩的人。只剩那補陀觀音像,還能讓人勤修香火。
徙寓:遷居。
參差:高低不齊的樣子。
映帶:景物相互映襯、連帶。
舊筑:舊時的建筑。
補陀像:指觀音像,補陀即普陀,相傳為觀音菩薩道場。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徙寓’來看,詩人處于遷居過程中,可能因某些原因未能按計劃離開,在新的寓所周圍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相對安定,詩人有閑情觀察周圍環境并感慨人事變化。
這首詩主旨圍繞遷居時的復雜心境和對歲月變遷的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觀察。
漁舟竟日不知還,水碓無人也不閑。斫卻江頭一叢柳,當愁無地著江山。
送君從此發,何日到徽城?已是夕螢亂,況堪秋雁鳴。行藏無定策,仕養最關情。見誦覃懷守,名家舊有聲。
春雨白魚江水深,夕陽烏鳥塞垣陰。誰無遠道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五色斑衣云滿袖,百年華發雪盈簪。如何此樂恒難得,陟岵詩成感至今。
走馬芳堤路,雙鏡夾青天。亂云橫裹蒼嶺,推到我襟前。趕起沙鷗飛去,驚動長帆鼓水,渺渺浪無邊。借問謫仙客,識得此人間?長自笑,塵海里,鋏空彈。不如鯨背,從此東海訪蓬圓。別有胸中丘壑,莫被欺人世教,斫喪我天全。驚起猶狂唱,浩月落廊檐。
伊人不可見,山風落松林。形骸沒顏色,土丘埋素心。晝鳥啼無聽,潦水高為吟。我來隨杖屨,攜幼傷情深。草木自華實,彼穴何冥沉。丈夫入黃泉,流膏作甘霖。濕此層崖翠,千載留胸襟。周視作拱揖,泫淚不能盡。何況刊箕踞,一飲臨蒼岑。
人言閏月厄黃楊,此語分明太激昂。得與?娑同晚歲,任他蕭艾過人長。
休辭酒力微,乘興踏花歸。云散浪千頃,月明山四圍。多君鷗鷺夢,老我芰荷衣。預恐煙波杳,無從歌采薇。
簾外春陰似去年,異鄉寒食倍凄然。梨花香褪猶飄雪,楊柳條長不禁煙。無處追游乘款段,誰家歡笑送鞦韆。晚來走向東鄰媼,乞與新燈照客眠。
木落孤山分外孤,尖風索索響枯蘆。暗香全未傳消息,和靖還曾著意無。笙歌只解鬧花天,誰肯敲冰掉小船。要識湖山真面目,偷他冷月訪三賢。
江湖菰蔣岸莓苔,矰弋如云鴻雁哀。麟鳳半歸天上去,玉京群帝獨憐才。
靈洞積陰晦,火烈不得揚。一炬才照身,有似秋螢光。神幽意多危,群客悄不狂。相牽隧道窮,砑爾開堂皇。石髓結還滴,蝙蝠鳴且翔。布席通穴口,投身引其吭。要當蛇蚓行,恐逼蛟龍藏。勇夫三四人,老僧啟前行。還言所歷殊,一一仙人房。其下流清泉,其上安橋梁。蹊嶺突高下,尻背時低昂。火燭黯欲盡,窔奧安可量。嘗聞長老說,有衲來何方。折松為明燈,腰包裹糇糧。持咒禁妖怪,表涂留秕糠。猛志忽地險,深探遍靈鄉。頂上搖櫓聲,依稀是錢塘。與君凡境居,安知仙路長。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鋒鏑。如何今別離,慘于古離別。別情最不堪,今日君與妾。悲笳喧大營,斑騅鳴路側。去去不可留,淚下痛沾臆。去年關外戰,白骨如山積。無端大出兵,今年斗蘇浙。男兒飛揚心,萬死博勛業。吞聲逐槍炮,置身戎卒列。功名不可知,死生非為國。古人重守邊,今人斗同室!所以傷別離,別離殊不值。新婦嘆無襦,丈夫方行役。灑我襟上淚,續君沙場血。血淚一以盡,哀哉兩決絕。
秦驅九州逃,知力起經綸。重利誘眾策,頗知聚秦民。頹然此四老,上友千載魂。采芝商山中,一視漢與秦。靈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道德雖避世,馀風回至尊。嫡孽一朝正,留侯果知言。出處但有禮,廢興豈所存。
夜光自有輝,不因磨礪圓。騏驥自致遠,不以鞭策前。古來知道者,天質固使然。師友發其微,成德在早年。余少稍有慕,今也反自憐。子誠肯間我,嘉言著來箋。十年窮取友,四海幾得朋。豈惟得吾徒,旁及老與僧。自昔得王子,勃郁氣為增。子才信巳毅,愧我德未弘。所患涉道淺,未免臨事懵。何由與子鄰,講習日可恒。溫溫我所愛,處子有林生。匪惟質柔嘉,迥出遺世情。從我南山游,斸雪煮黃精。共悲狙喜怒,靜閱猴冠纓。生也尚審思,勿言韋布輕。巍巍孔孟業,豈以為公卿。
憶昔元會日,漢家全盛時。奉隨觀國賓,得見漢官儀。中郎授國璽,屬國朝遠夷。萬邦瞻咫尺,龍姿喜元知。皇天厭久治,夜見蚩尤旗。微生脫九死,飲此除夜卮。河陽狩未還,螻蟻何足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