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北樓觀雪二首 其二
楊子江深雪滿舲,
黃河冰側掛帆青。
六花又向淮樓見,
那得蓑衣釣洞庭。
楊子江深雪滿舲,
黃河冰側掛帆青。
六花又向淮樓見,
那得蓑衣釣洞庭。
揚子江水深,雪花落滿了小船,黃河邊的冰層旁,掛著的船帆一片青。如今又在光州的淮樓上見到了雪花飛舞,哪里能有機會披著蓑衣去洞庭湖畔垂釣呢。
舲(líng):有窗戶的小船。
六花:雪花,因雪花六角,所以常以“六花”代指雪花。
淮樓:指光州北樓,光州臨近淮河,所以稱淮樓。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光州是古代地名,詩人可能在光州任職或游歷期間,于北樓觀雪時有感而發。當時或許詩人仕途不順或心境落寞,看到雪景引發了對自由閑適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借雪景抒發情感,突出特點是意境開闊,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借景抒情的創作手法和細膩的情感。
君家粉壁懸絹素,千山萬山起煙霧。層崖絕壑俯滄溟,飛瀑奔流如雨注。樹色冥蒙日月昏,波濤洶涌蛟龍怒。乾坤縹緲亦蒼茫,中有高人得真趣。
結廬人境手韋編,不知絕簡與殘蠹。坐看漁父傲滄洲,入暮樵人失歸路。農夫兩兩荷鋤耕,相忘帝力知何故。
于嗟萬里咫尺間,形形色色皆神遇。令我胸次總悠然,開襟酌酒應無數。主人愛客亦忘機,席上不驚鷗與鷺。
乃知神筆怡心顏,不必登樓堪作賦。為君一醉且高歌,潦倒尊前忘日暮。
一令單提千令合,
不除狂醉只除醒。
垂楊左肘飛花絮,
腐草馀滋幻火螢。
枳棘芝蘭同土壤,
國皇月孛一辰星。
鐘情我輩聊如此,
瞥眼他生固不爭。
落落高墳直到今,
秋風惆悵獨登臨。
燕山草落霜逾苦,
碣石沙寒日易沈。
逆旅祇憐余白首,
荒臺不見有黃金。
莫言近代無良馬,
孤負當年一片心。
花神祠與水仙祠
欲訂源流愧未知
但向西泠添石刻
駢文撰出女郎碑
謝相園西石徑斜,知君習隱暫為家。有時出郭行芳草,長日臨池看落花。春去能忘詩共賦,客來應是酒頻賒。五年不見西山色,悵望浮云隱落霞。
亂馀城郭怕經過,到處閒門長薜蘿。用世空悲聞道淺,入山偏喜識僧多。醉歸花徑云生屐,樵罷松巖雪滿蓑。石上幽期春又暮,何時載酒聽高歌。
暮角聲中萬柳涼,
臨流樓宇各堂堂。
山東豪杰今安在,
卻遣崇祠祀李張。
取適向林麓,漸聞花氣香。
沮洳細路側,宛轉臨春陽。
諸峰紛來前,杖策依重岡。
俯視見虎跡,殷憂何能忘。
同懷二三人,為我攜酒漿。
念茲最初地,努力風磴長。
披榛造幽微,轉側信險絕。
天風振衣袂,陰澗依冰雪。
苔生佛堂下,凈影映眉睫。
山僧歸無期,晨夕梵唄缺。
吁嗟末法法,象教殊未滅。
何人開溟蒙,特具廣長舌。
秋螢腐草化,
芝菌出枯朽。
形質但變遷,
中有一物久。
西湖湖水闊,東湖湖水長。
東西同一湖,湖色爭天光。
我昔曾往東湖去,去時忝作瀟湘主。
我今復向西湖游,游蹤重上岳陽樓。
岳陽樓下多檣櫓,天高秋朗澄沙渚。
晨光暮靄氣萬千,日往月來人今古。
古今作者皆登臨,誰識先憂后樂心。
山岳江湖自形勝,乾坤吳楚多胸襟。
胸襟亦何托,古人不可作。
先跡手摩挲,讀罷淚并落。
淚落不能收,霜露春復秋。
回頭已卅載,此日來孤舟。
此日孤舟空往還,半年三度看君山。
三度君山長不改,嗟我白發非故顏。
出谷宜長驅,
軒然豁眉宇。
臥聞檐溜鳴,
忽作蕭蕭雨。
草泥擁山郭,
凄寂斷行旅。
知自沓中來,
同云盡何許。
羈棲念鄉井,
靜默對儔侶。
鄰叟夜初歸,
隔墻聞笑語。
細雨過春塘,
參差荇藻香。
臨流非有羨,
寄興在濠梁。
儂取冰為枕,儂持檗作衾。
一夜苦寒侵。
五更天欲曙,涕淫淫。
入對彤庭策萬言
句臚高唱帝臨軒
國恩獨被臣家渥
十二年間兩狀元
野冬修竹欲連天,
苦費西鄰買筍錢。
此是商鞅墾土令,
不同鑿空誤開邊。
史君著意與深培,為向吳宮好處來。得地且從三月暖,明年應更十分開。溱傍芍藥羞香骨,江里芙蓉妒艷腮。云雨鴻龍總非比,沉香亭北漫相猜。
笑倚東風幾百般,忽疑洛渚在江干。玉容可得朝朝好,金盞須教一一乾。送目漢皋行已失,斷魂巫峽夢將殘。七閩溪畔防偷本,四照亭邊更著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