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除夕二首
老至時忙事兩違,北風吹雪冷侵衣。江山對面客何在,花鳥無心酒興微。不換桃符留舊對,每添香炷數前非。明朝又報春消息,付與流鶯擲柳枝。
無奈江山歲律移,萬牛不挽兩輪飛。客途老去多蕭索,人世無端惹是非。不為送窮文字拙,全憑直道鬼神知。白頭閱世慚無補,敢向人間恨數奇。
老至時忙事兩違,北風吹雪冷侵衣。江山對面客何在,花鳥無心酒興微。不換桃符留舊對,每添香炷數前非。明朝又報春消息,付與流鶯擲柳枝。
無奈江山歲律移,萬牛不挽兩輪飛。客途老去多蕭索,人世無端惹是非。不為送窮文字拙,全憑直道鬼神知。白頭閱世慚無補,敢向人間恨數奇。
人老了既沒時間又沒精力,北風卷著雪,寒冷侵襲著衣裳。對面的江山依舊,可同行的人在哪里呢?花鳥無心,我飲酒的興致也低落。我不更換桃符,留著舊的春聯,還常添香,反思從前的過錯。明天又要傳來春天的消息了,就把這一切交給黃鶯,讓它在柳枝間穿梭吧。無奈江山隨著歲月變遷,時光如萬牛也拉不回的車輪般飛逝。客居他鄉年老的我生活蕭條冷落,人世間無緣無故就惹來是非。不是因為寫送窮文的文筆笨拙,全憑正直之道連鬼神都知曉。我白發蒼蒼經歷世事,慚愧沒什么作為,哪敢在人間抱怨命運不好。
丙寅:干支紀年,具體年份需結合作者生平確定。
桃符:古代在大門上掛的兩塊畫著門神或題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后來在上面貼春聯,因此借指春聯。
歲律:歲時的規律,指時光。
兩輪:指日、月。
送窮:舊時民間習俗,正月初五送窮神。
由于不清楚作者及具體的丙寅年,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年老客居他鄉時。當時可能社會動蕩,詩人歷經人生起伏,在除夕這個特殊時刻,感慨時光流逝、人生境遇,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年老時對時光、人生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情感深沉,借景與用典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個體在特定時刻的真實心境。
夜窗誰共語,清對短檐松。月浸一池水,風飄何處鐘。寒知天邊雁,秋入壁間蛩。兩地俱搖落,懷君隔幾重。
舉翮撫三秦,抗我千里目。念當隔山河,執觴懷慘毒。
冱云紙閣蘆簾下,淡墨爐香茗椀余。一發江南青不斷,坐深明月到窗虛。
壁間書偈言無物,腰石當知力有馀。莫道懶翁無伎倆,糠中舂出走盤珠。
楚云吳雨越江津,飄泊西湖十載春。誰說林逋巢閣外,梅花落盡更無人。
家在明山南住。身在明山西路。回首碧云端,自笑不如飛鶩。飛去。飛去。飛入明山深處。
古人棲隱地,今日我重來。寂寞千山里,煙波萬古臺。巖寒蒼桂落,沙晚白鷗回。慷慨無人測,長歌不放杯。
丹青不把全身現。輕盈一搦纖腰倦。獨自倚妝樓。羅衣怯早秋。鉛華都凈洗。別具天然致。何事蹙雙眉。畫眉人未歸。
江水何茫茫,北風送南寒。攪我幽人懷,極目馳江干。
掾曹官事了,載取曲生來。得酒且歡喜,俗氛安在哉。
西清開一曲,明綠半溪深。白鳥回峰碧,青林渡水陰。荷輕初露墜,風定暗香侵。隱幾吾生事,蕭然不自今。試暑方前日,重陰疑凜秋。云封雙嶺合,螢亂一星流。閱化知無盡,為生果似浮。不須多病后,始擬訪丹邱。
憶眠時四角掩香羅,魂銷玉鉤聲。乍兩頭鴛枕,拋將一半,調護春酲。最是羅襦乍褪,禁得嫩寒輕?金扣慳郎解,先約山盟。伸得瓊酥半臂,恰補伊肩罅,俊語丁寧。說前宵去也,怪底夢難成。怎鋪得鴛衾太窄,惹個儂香汗不曾晴。空拋卻發香青綹,有墮釵橫。
方舟沖破湖波綠,聯騎蹋殘花徑紅。七十年間人換盡,放翁依舊醉春風。熟食從來少天色,東吳況是足春寒。城南藉草可痛飲,安得酒腸如海寬。蘭亭路上換春衣,梅市橋邊送夕暉。聞有水仙翁是否,輕舟如葉槳如飛。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春月高城上,酣歌此宴同。旅愁鞞鼓外,心事酒杯中。雨雪辭燕甸,鶯花過晉宮。休將萬里志,今日嘆飄蓬。
朝欽厥庸,出尹京畿。回受太仆,四牡騑騑。綠耳盈箱,翠華葳蕤。勛齊庭實,增國之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