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二首
炎光未息夏,悲籟已鳴秋。何須問梧葉,客緒自悠悠。
燕天隨夏邁,吳地逐秋來。萬里家何處,四時候幾催。
炎光未息夏,悲籟已鳴秋。何須問梧葉,客緒自悠悠。
燕天隨夏邁,吳地逐秋來。萬里家何處,四時候幾催。
夏日的炎熱還未消散,悲涼的秋聲已悄然響起。不用去問梧桐葉是否飄落,客居他鄉的愁緒已悠然涌上心頭。北方的燕地隨著夏天離去,南方的吳地迎來了秋天。萬里之外,家在哪里呢?四季更迭,時光匆匆,催人老去。
炎光:炎熱的日光,這里指夏天的炎熱。
悲籟:悲涼的聲音,指秋天的風聲等。
客緒:客居他鄉的愁緒。
燕天:指北方地區。
吳地:指南方地區。
候:時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客緒”“萬里家何處”等內容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客居他鄉時,恰逢立秋,看到季節更替,從而引發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客居之愁和思鄉之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通過描寫立秋時節的景象來寄托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駿馬似龍媒,黃金沒古臺。昔人聞趙往,有客自燕來。未老孫陽遇,終收武庫才。酣歌冀野暮,懷抱定誰開。
珠江千頃碧連天,一葦逍遙快似仙。尋樂豈須蓬島外,采真元是粵臺邊。扶桑下照金浮暈,輪桂空明玉作田。多少釣徒煙浪里,羨君來往過年年。
更盡蝦蟆天未明,老雞憎晦詈聲聲。九霄宮闕尋何許,萬斛珠璣倏一傾。眼底緇塵看不見,人間險路望初平。山川粉本宜長在,照徹寒宵待月生。
兒寒捉熨斗,母凍方裁襦。箸襦兒已足,復?母所須。
神化孰尸本自然,盍將此意反而觀。試將事上深加察,才著些私便不安。
蘊玉含暉一水間,碧光炯炯照人寒。卻疑洗出荊山璞,若有瑕疵試指看。
聞道寒梅發,尋芳入舊途。煙籠三水邈,影撲一簾疏。相對話知己,沉吟說故吾。清芬來鼻底,觸額有花殊。
熏風淡蕩吹羅袖。槐柳新蟾驟。池內小荷翻,何處簫聲,吹徹梅花透。如今景物還依舊。茉莉花開后。不坐已愁人,可怪黃鸝,叫得垂楊瘦。
周郎臥水閣,日從墨卿御。不敢寫黃庭,為恐籠鵝去。
為愛溪山好,無人只自看。萬峰青不斷,三月雪猶寒。乳鹿藏深樹,飛鳧過遠灘。興來誰與晤,長嘯碧云端。
萬里云霄一束書,問君此去意何如。要將姓氏題高第,便把文章搏美除。竹葉杯深浮綠蟻,桃花浪暖化神魚。民生三事君親重,肯忘相從講授初。
淇上輕盈侶,巫陽縹緲仙。晚歸因斗草,春困為秋千。羅帳含雙笑,燈昏尚未眠。
暫將巴蜀作長安,回首中原淚屢彈。家國方危烽畔住,江山信美霧中看。書樓一角夜初永,字水雙流秋不寒。滿眼俱為詩境界,吟成七字總悲酸。
忘則無功助則私,不忘不助正斯時。是中體段須當察,便是鳶飛魚躍機。
使君匹馬萬里途,東觀碣石滄瀛枯。朔風吹寒金仆姑,道逢俠客胡虬須。千金買宴爭摴蒱,為他一擲狼居胥。低眉急轂趨天都,道傍輕薄多揶揄。使君大笑青云徂,中山酒薄不肯沽。下馬突入邢州廚,皎然文君坐當壚。問我不醉何為乎,把舞如意驚珊瑚。古人往矣不可呼,今人齷齪非吾徒。與爾頫仰天模糊,安得化影長相俱,鞭雙飛龍竟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