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其七
江河萬古盛文章,
歷圣相承寶箓長。
我愛金家小堯舜,
不燒書籍學秦皇。
江河萬古盛文章,
歷圣相承寶箓長。
我愛金家小堯舜,
不燒書籍學秦皇。
江河奔流萬古,文壇佳作興盛,歷代圣賢相繼,文化傳承的脈絡悠長。我喜愛金朝被稱作“小堯舜”的君主,他不像秦始皇那樣焚燒書籍。
盛文章:指文學創作繁榮。
歷圣相承:歷代圣賢相繼傳承。
寶箓:原指帝王受命的符書,這里可引申為文化傳承的脈絡。
金家小堯舜:指金朝第五位皇帝金世宗完顏雍,他在位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被后人譽為“小堯舜”。
秦皇:秦始皇嬴政,曾下令焚書坑儒。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可能存在對文化傳承和統治者文化政策的關注。金世宗在位時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發展的政策,使金朝文化繁榮,而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歷史上對文化的重大破壞,詩人借此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贊賞重視文化的統治者。其突出特點是對比鮮明,以史為鑒。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文化傳承的思考。
圣心難用淺心求,圣學須專禮法修。千五百年無孔子,盡因通變老優游。
相憶何如相見好,往來唯子情真。小年志氣恰如神。語隨殘燭盡,心共?爐溫。相見依然相別去,從今書札須勤。風寒渭水葉紛紛。倘過征戰地,應有未招魂。
役役乾坤遠,棲棲道路頻。五年三入蜀,十夢九歸秦。瘧鬼偏凌客,山英定笑人。無勞問前渡,祇覺白頭新。
去年公到包山寺,林底相逢笑不休。今日我來公已去,石羊石虎替人愁。
前代休憐事可奇,后來還出有光輝。爭知晝臥紗窗里,不見神人覆玉衣。
錦帳茜顏紅,西窗燭花剪。殢情如醉迷眼。欲訴相思恨時晚。吞吐里,倚偎間,渾又懶。新燕乍簾穿,嬌鶯漸聲囀。綠陰深處誰管。一點芳心向伊展。詩夢繞,畫屏遮,藏小院。雙槳綠波平,同心紫煙趁。軟懷縈系無盡。幾度春風褪脂粉。消受下,問何時,憑好信。紅袖躲珠櫻,青林剔蓮筍。怎禁金鳳拖損。燕子飛棲畫梁穩?;◤綕M,柳陰濃,宜日永。
散漫來天際,高吟正倚門。遠山云母合,芳樹柳花繁。匝地銀無價,冰湖鑒有痕。何人穿敝履,有客擁高軒。訪戴從東棹,游梁快北轅。鼎寒香屢撥,杯冷酒重溫。風力千林吼,云容萬騎屯。食馀鹽虎臥,坐久炭猊蹲。觀舞更三疊,論文罄一樽。清芬難掩覆,端的屬梅園。
白發千梳晝景暄,烏瓶一啜夜窗寒。廟堂勤苦茅齋靜,不見人心是兩般。
彌天四海。鳳子聲名在。人物王吳爭意態。早使蘇髯下拜。勞君念我清癯。夢中結想成圖。莫笑偶然相似,本來我亦非吾。
草木隨寒暑,殊方榮悴同。葦花兼露白,檉葉未霜紅。日月雙飛鳥,江湖一病翁。晚來沙嶼上,愁坐獨書空。
竹引高山一線泉,細如絲發亦涓涓。莫嫌此去滄溟遠,流水更聽琴上弦。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河漢,河漢,曉掛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別離。離別,離別,河漢雖同路絕。
山前咫尺市朝賒,垣屋蕭條似隱家。過客不須攜鼓吹,野塘終日有鳴蛙。
臨終一得老僧言,掃盡胸中事萬千?;厥讟s華都似夢,便能談笑死生前。
化羽嘗聞赴九天,只疑塵世是虛傳。自從一見紅兒貌,始信人間有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