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進昆仲俱和寄懷三詩復次韻 其二
古途荊棘少人行,制禮難招魯二生。
世上兒曹俱覆轍,公家伯仲自爭衡。
一年欲盡見松秀,眾水莫污知渭清。
保此不渝真有道,更須直以所能鳴。
古途荊棘少人行,制禮難招魯二生。
世上兒曹俱覆轍,公家伯仲自爭衡。
一年欲盡見松秀,眾水莫污知渭清。
保此不渝真有道,更須直以所能鳴。
古老的道路布滿荊棘,很少有人行走,制定禮儀難以招來像魯國的兩位儒生那樣的賢才。世上那些年輕人都重蹈覆轍,而你們家兄弟卻能相互競爭、各展風采。一年將盡時更能見到松樹的秀挺,眾多水流無法污染,可見渭水的清澈。保持這種堅定不移的品質才是真正有道之人,更應該憑借自己的才能去聲名遠揚。
古途:古老的道路。
制禮難招魯二生:據《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漢高祖欲定禮儀,叔孫通去魯地招儒生,有兩人不肯來,認為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不宜制禮作樂。這里借指難以招攬賢才。
兒曹:孩子們,這里指世上的年輕人。
覆轍:翻過車的道路,比喻前人失敗的做法。
伯仲:指兄弟。
爭衡:競爭、較量。
松秀:松樹的秀挺,常象征人的高潔品質。
渭清:渭水清澈,常與“涇濁”對比,比喻人的清白。
不渝:不改變。
所能鳴:憑借自己的才能去聲名遠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不良風氣,年輕人容易重蹈前人的錯誤,而詩人的朋友家兄弟卻能堅守正道、積極進取,詩人因此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揚朋友家兄弟堅守正道、相互競爭的品質,同時批評了社會上一些年輕人的不良現象。其特點是運用意象和對比手法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詩人對美好品質的推崇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
頗怪朝參懶,應耽野趣長。雨拋金鎖甲,苔臥綠沈槍。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人生一世竟何哉,老去萬緣如死灰。愛惜分陰成底用,不如惡夢早醒來。
恰恰今人用,明明古佛心。寒云歸碧嶂,幽鳥下青林。
落帽風狂,舊來只解龍山宴。疾驅郊甸。自有無窮觀。塔送村回,錦樹丹黃半。秋空遠。數行凌亂。又遇隨陽雁。
到此應常宿,相留可判年。蹉跎暮容色,悵望好林泉。何路沾微祿,歸山買薄田。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俗務年來亂似麻,鯤鵬擊水愿終奢。才盟鷗鳥仍浮世,敢有文章待籠紗。春院一雙禽織錦,柯庭幾樹筆生花。拈盡髭須無好句,黃昏已近剩馀霞。
溪流一派碧潺潺,落蕊隨溪出亂山。惟有劉郎重回首,往來行客更誰攀。
竺卿何處去,觸目盡凄涼。不見中秋月,空馀一炷香。殘花飄暮雨,枯葉蓋啼螀。誰禮新墳塔,蕭條渭水傍。
陽崖轉窅窕,層林蔽重陰。披榛過輿馬,緣云得幽尋。坐覺真境寂,茲焉悟賞心。
云生不翳空,日上難逃影。相逢一笑中,何須重反省。
水北樓臺梯徑絕。碧瓦霜明,照眼楓成纈。棐幾香爐親拂拭。愁心翻共爐煙結。一昔同歡三載別。怪底清蟾,夜夜多離缺。書盡盟言千萬疊。他生緣會終難說。
中庭一白涼無際,繁霜驟驚秋晚。凍柳迷煙,荒螢照壁,離恨并刀難剪。孤帷暫掩。鎮千壘煩憂,臥思冰簟。夢已無家,蠹箋凝淚對愁卷。江湖流浪最苦,塞鴻飛過處,悽感無限。梳骨酸風,羞容冷月,撩亂詩腸自轉。騷魂去遠。又瘦到今年,羽觴誰薦。漫把殘花,坐看濃霧斂。
湘江煙水深,沙岸隔楓林。何處鷓鴣飛?日斜斑竹陰。二女虛垂淚,三閭枉自沈。惟有鷓鴣鳥,獨傷行客心。越岡連越井,越鳥更南飛。何處鷓鴣啼,夕煙東嶺歸。嶺頭行人少,天涯北客稀。鷓鴣啼別處,相對淚沾衣。
廛居倦喧卑,區中憎陜隘。游目宇宙間,山河真礪帶。一嘯萬林端,呼風作天籟。
細挹幽香辨殘雪,卻驚寒谷獨先春。慇勤為記春風面,他日重來是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