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詠二首
寂寂凝神太極初,無心應物等空虛。性修自性非求得,欲識真人只是渠。
學道全真在此生,何須待死更求生。今生不了無生理,縱復生知那處生。
寂寂凝神太極初,無心應物等空虛。性修自性非求得,欲識真人只是渠。
學道全真在此生,何須待死更求生。今生不了無生理,縱復生知那處生。
寂靜地凝聚心神處于天地初始的狀態,沒有雜念地應對外物,心境如同虛空。修養本性是自我的修行而非向外求取,要認識真正的自我其實就是這個樣子。學習道法、保全真性就在此生,何必等到死后再去追求長生。如果今生都不能領悟無生的道理,縱然來世有智慧又能在哪里獲得解脫呢。
太極初:指天地未分、混沌的初始狀態。
應物:應對外物。
真人:道家稱存養本性的得道之人。渠:他,這里指自己的本真狀態。
全真:保全真性。
無生理:指超脫生死的道理。
生知:指來世有智慧。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深入研究道家思想并進行修行的時期。當時道家思想盛行,人們追求長生不老、精神解脫。詩人在修行過程中有所感悟,通過詩歌表達自己對道家修行的理解和對生死的看法,展現自己的修行心境和精神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道家修行理念,強調今生修行的重要性。其特點是說理直白,以簡潔的語言闡述深刻的道理。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道家思想在文人中的傳播和影響,為研究道家文化和文學創作提供了資料。
居士胸中有丘壑,買山占得水云寬。七峰環合三溪碧,盡付騷人一倚欄。
風掠圓波,雨侵斜鐸,消除炎夏,破瓜沈李黃昏后。水窗醒睡,露檻招涼,垂楊弄影,芙蕖翻繡。想念伊人,彼時曾見,婉婉凝酥手。采新蓬,戲佳伴,一瞥流光,歲華已舊。日久。未應忘得,殘編共索,碧硯盛朱,舊曲閑尋,玉觴持酒。但恨思短,空裁綺羅,句好莫追秦柳。此番良宵,獨游池上,因甚孤歡偶。牽離緒,動悲心,積淚成斑,試看雙袖。
山夫聊作市廛居,漫學壺公計已疏。收卷向來經濟策,案頭唯集古方書。
凜凜清風八面吹,雄雄獨跨鐵牛兒。為公剔起金剛眼,拶破髑髏應自知。
山客水不覿,烝云日如甑。陵陸混泥沙,黯慘度朝暝。晨霞送晴色,喜見天面瑩。江光劍歸匣,云收四山靜。高閣眺空無,復見前日勝。回思困涂潦,惝恍如昔病。登臨勿太息,秋風漸焱勁。
中年作客同千里,消夏何時聚一堂。去日須眉明鏡在,故園風味紫菱香。已同倦鳥心猶競,那得閑身鬢不霜。回首鄉關思二子,南城高臥北窗涼。
峴首登臨事已非,風流千古載豐碑。鑿空尋出崇山景,又作襄陽一段奇。
山回水阻。極南朝佳處。木蘭雙槳和歌聲,繞不盡、金陵城路。昔往游春湖上雨。正亂花無數。鄉關翻遣生羈緒。借鱗鴻傳語。一年芳事近新秋,蹤跡在、藕汀蓮渚。拗折蓮莖絲越聚。問那人知否。
夢游華頂過丹丘,躡盡寒云倚石樓。貪看瀑泉瀉崖壁,豈知身在碧江頭。
人久眾所憎,物久眾所惜。為負磊落姿,不隨寒暑易。
珍書更比之推重,久假忘歸意未安。得酒正思開卷下,還君當別故人看。咸同詩派百年盛,遙落詞流一聚難。任是呼癡終不負,獨慚腹笥孝先寬。
負郭幽崖面武當,襄江前占水云長。四時景趣無窮盡,俱向公家靜隱堂。
九轉靈丹難卻易,一錘便當易還難。相逢話盡壺中事,重把仙書子細看。
自漉紗巾,向年年記著,重陽開宴。新詠漫傳,芙蕖盛時同見。潛教換葉移根,恨步屧、東籬遲晚。調冰,沁芳樽、勝卻飛霜庭院。天外寄書簡。佇徘徊瓊島,故人心眼。踏破路塵,隱約萬枝光璨。西風靖節還來,又誤了、白衣誰遣。悽惋。怕秋容、頓成消減。
洶涌風如戰,蕭騷雨欲殘。遙峰應有雪,半夜不勝寒。吾道孤燈在,人寰幾枕安。何當眩銀海,清曉倚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