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軍腹
七日宴,慎勿開,司空血裹長安臺。
牽牛星,慎勿見,蒼梧首離仁壽殿。
江州首禍徐州亡,天意總在蕭建康。
箙中有箭箭有鏃,痛恨不穿領軍腹。
七日宴,慎勿開,司空血裹長安臺。
牽牛星,慎勿見,蒼梧首離仁壽殿。
江州首禍徐州亡,天意總在蕭建康。
箙中有箭箭有鏃,痛恨不穿領軍腹。
七日的宴會,千萬不要開啟,司空的鮮血已浸透長安臺。牽牛星啊,千萬不要出現,蒼梧王的首級已離開仁壽殿。江州引發災禍導致徐州滅亡,天意終究歸于蕭家的建康。箭袋中有箭,箭上有鋒利的箭頭,只恨不能穿透領軍的肚腹。
司空:古代三公之一的官職,此處可能指當時掌握重權的官員。
長安臺:代指中央官署,或具體指某一官衙建筑。
蒼梧首:蒼梧王的首級,南朝宋后廢帝劉昱被廢為蒼梧王,后被弒。
仁壽殿:南朝宮廷中的宮殿名。
箙(fú):裝箭的袋子。
鏃(zú):箭頭,代指箭的鋒利。
領軍:指領軍將軍,南朝時統領禁軍的高級武官,此處具體指向導致災禍的權臣。
此詩或作于南朝宋末至齊初政治更迭之際。宋后廢帝劉昱(蒼梧王)昏暴,被蕭道成所殺,蕭氏逐漸掌控建康(南朝都城),后建立南齊。詩中‘江州首禍徐州亡’或指地方叛亂(如江州刺史起兵)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徐州失陷;‘領軍’或為當時掌握軍權、間接導致災禍的權臣。詩人借具體事件,表達對禍國權臣的強烈譴責。
全詩圍繞政治動蕩中的關鍵事件(宴會、弒君、州郡淪陷)展開,以復仇之箭的意象直斥領軍之罪,反映南朝初年政權更迭期的社會矛盾與底層對權臣的痛恨,語言質樸而情感熾烈,具有鮮明的歷史紀實色彩。
龍鐘多病后,日望遇升平。
遠念穿嵩雪,前林囀早鶯。
廚香烹瓠葉,道友扣門聲。
還似青溪上,微吟踏葉行。
偷兒成大寇,處處起煙塵。
黃葉滿空宅,青山見俗人。
妖星芒刺越,鬼哭勢連秦。
惆悵還惆悵,茫茫江海濱。
千峰映碧湘,真隱此中藏。餅不煮石吃,眉應似發長。風榸支酒甕,鶴虱落琴床。雖??忘機者,斯人尚未忘。
見說祝融峰,擎天勢似騰。藏千尋瀑布,出十八高僧。古路無人跡,新霞出石棱。終期將爾叟,一一月中登。
見說山居好,書樓被翠侵。
燒熛汀島境,月色弟兄吟。
犬吠黃椑落,牛歸紅樹深。
仍聞多白菌,應許一相尋。
經天緯地物,動必計仙才。
幾處覓不得,有時還自來。
真風含素發,秋色入靈臺。
吟向霜蟾下,終須神鬼哀。
渚宮江上別,倏忽十余年。
舉世唯攻說,多君即不然。
浦珠為履重,園柳助詩玄。
勉力酬知己,昌朝正急賢。
區終不下島,島亦不多區。
冷格俱無敵,貧根亦似愚。
青云終嘆命,白閣久圍爐。
今日成名者,還堪為爾吁。
高士高無敵,騰騰話入燕。
無人知爾意,向我道非禪。
栗徑穿蕃冢,狼聲隔遠煙。
盤山多道侶,應未有歸年。
詩業務經綸,新皆意外新。
因知登第榜,不著不平人。
句得孤舟月,心飛九陌塵。
明年相賀日,應到曲江濱。
擎缽貌清羸,天寒出寺遲。
朱門當大路,風雪立多時。
似月心常凈,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輕誚,古佛盡如斯。
安南千萬里,師去趣何長。
鬢有炎州雪,心為異國香。
退牙山象惡,過海布帆荒。
早作歸吳計,無忘父母鄉。
棲碧思吾友,庭鶯百囀時。
唯應一處住,方得不相思。
云水淹門閫,春雷在樹枝。
平生無限事,不獨白云知。
前榜年年見,高名日日聞。
常因不平事,便欲見吾君。
兄弟居清島,園林生白云。
相思空悵望,庭葉赤紛紛。
索索復索索,無憑卻有憑。
過溪遭惡雨,乞食得干菱。
只有山相伴,終無事可仍。
如逢梅嶺旦,向道只寧馨。
柏梯杉影里,頭白藥山孫。
今古管不得,是非爭肯論。
虎須懸瀑滴,禪衲帶苔痕。
常恨龍鐘也,無因接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