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少室山
削壁嵚崟萬木摧,天邊寒色大荒開。
白云玉檢封中出,紫氣函關馬上來。
三輔干城分陜地,五陵賓客集仙臺。
秦壇漢畤虛無里,杖底西風首共回。
削壁嵚崟萬木摧,天邊寒色大荒開。
白云玉檢封中出,紫氣函關馬上來。
三輔干城分陜地,五陵賓客集仙臺。
秦壇漢畤虛無里,杖底西風首共回。
陡峭的懸崖高聳險峻,萬木被摧折,天邊的寒色讓遼闊的荒原展開。白云好似從玉檢封藏中飄出,紫氣仿佛是從函谷關騎著馬而來。三輔地區的重要屏障劃分著陜地,五陵的賓客聚集在仙臺。秦朝的祭壇和漢朝的祭地都已在虛無之中,我手持拐杖迎著西風,一同回首。
嵚崟(qīn yín):形容山勢高峻險要。
大荒:指遼闊的荒野。
玉檢:古代封禪用的玉制書函。
紫氣函關:傳說老子過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
三輔:漢景帝時將京畿官內史分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個相當于郡的政區,稱為三輔。干城:比喻捍衛者。
五陵:西漢元帝以前,每筑一皇帝陵墓,就要在陵側置縣,令縣民供奉園陵,叫做陵縣。其中高帝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縣,都在渭水北岸今咸陽市附近,合稱五陵。
秦壇漢畤(zhì):秦朝的祭壇和漢朝的祭地。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處所。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少室山是嵩山的一部分,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詩人登上少室山,面對壯麗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遺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赡墚敃r社會處于一定的發展階段,詩人在游覽中思考歷史變遷和人生境遇。
這首詩主旨是借登少室山所見之景,抒發對自然和歷史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意境雄渾、用典自然。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體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無手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回雁峰頭望帝京,寒云黯黯不勝情。 賈生已道長沙遠,今計長沙又幾程。
侯門一入似海深,欲訊卿卿問鬼神。 此情惘然逝如夢,鏡花水月原非真。
浮生一剎逝如電,畫樓辜負美人緣。 未知來生相見否?陌上逢卻再少年。
洞房一夜照花燭,卿卿嫁作他人婦。 相思如狂心如灰,為情憔悴向誰訴。
黃蘆洲上雪初乾,風撼枯枝晚更寒。 靜艤小舟誰得似,生涯瀟灑一漁竿。
蓼岸飛寒蝶,汀沙戲水禽。
明月寺前明月夜,依然月色如銀。明明明月是前身?;仡^成一笑,清冷幾千春。 照徹大千清似水,也曾照徹微塵。莫將圓相換眉顰。人間三五夜,誤了鏡中人。
修到南屏數晚鐘,目成朝暮一雷峰。纁黃深淺畫難工。 千古蒼涼天水碧,一生繾綣夕陽紅。為誰粉碎到虛空。
惆悵殘花怨暮春,孤鸞舞鏡倍傷神。 清詞好個干人事,疑是文姬第二身。
翠屏香斷。夢繞瀟湘岸。舊曲不禁愁汗漫。分付秦箏斜雁。吳箋賦恨難成。丹青惱殺蘇卿。一片碧梧蒼石,誰教寫出秋聲。
山色沈沈,松煙冪冪??樟种?,盤陀之石。石上有僧, 結跏橫膝。誦白蓮經,從旦至夕。左之右之,虎跡狼跡。 十片五片,異花狼藉。偶然相見,未深相識。知是古之人, 今之人,是曇彥,是曇翼?我聞此經有深旨, 覺帝稱之有妙義。合目冥心子細聽,醍醐滴入焦腸里。 佛之意兮祖之髓,我之心兮經之旨??蓱z彈指及舉手, 不達目前今正是。大矣哉,甚奇特,空王要使群生得。 光輝一萬八千土,土土皆作黃金色。四生六道一光中, 狂夫猶自問彌勒,我亦當年學空寂,一得無心便休息。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驢乘匪端的。我亦當年不出戶, 不欲紅塵沾步武。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行行皆寶所。 我亦當年愛吟詠,將謂冥搜亂神定。今日親聞誦此經, 何妨筆硯資真性。我亦當年狎兒戲,將謂光陰半虛棄。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聚沙非小事。我昔曾游山與水, 將謂他山非故里。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山河無寸地。 我昔心猿未調伏,常將金鎖虛拘束。今日親聞誦此經, 始覺無物為拳拲。師誦此經經一字,字字爛嚼醍醐味。 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齒,只在勞生方寸里。 師誦此經經一句,句句白牛親動步。白牛之步疾如風, 不在西,不在東,只在浮生日用中。日用不知一何苦, 酒之腸,飯之腑,長者揚聲喚不回。何異聾,何異瞽, 世人之耳非不聰,耳聰特向經中聾。世人之目非不明, 目明特向經中盲。合聰不聰,合明不明,轆轤上下, 浪死虛生。世人縱識師之音,誰人能識師之心。 世人縱識師之形,誰人能識師之名。師名醫王行佛令, 來與眾生治心病。能使迷者醒,狂者定,垢者凈,邪者正, 凡者圣。如是則非但天恭敬,人恭敬,亦合龍贊詠, 鬼贊詠,佛贊詠。豈得背覺合塵之徒,不稽首而歸命。
萬事問不知,山中一樽酒。 掃石坐松風,綠陰滿巾袖。
旌旗閃閃搖天末,長笛橫吹虜塵闊。 跨下嘶風白練獰,腰間切玉青蛇活。 擊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敗如山死。 九泉寂寞葬秋蟲,濕云荒草啼秋思。
遠水無涯山有鄰。相看歲晚更情親。笛里月,酒中身。舉頭無我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