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自凈土步至功臣寺
山平村塢連,野寺鐘相答。晚陰生林莽,落日猶在塔。
行招兩社僧,共步青山月。送客渡石橋,迎客出林樾。
幽尋本真性,往事聽徐說。錢王方壯年,此邦事輕俠。
鄉人鄙貧賤,異類識英杰。立石象興王,遺跡今岌嶪。
功勛三吳定,富貴四海甲。歸來父老藏,崇高畏摧壓。
詩人巧譏病,牛領恣挑抉。流傳后世人,談笑資口舌。
是非亦已矣,興廢何倉卒。持歸問禪翁,笑指浮漚沒。
山平村塢連,野寺鐘相答。晚陰生林莽,落日猶在塔。
行招兩社僧,共步青山月。送客渡石橋,迎客出林樾。
幽尋本真性,往事聽徐說。錢王方壯年,此邦事輕俠。
鄉人鄙貧賤,異類識英杰。立石象興王,遺跡今岌嶪。
功勛三吳定,富貴四海甲。歸來父老藏,崇高畏摧壓。
詩人巧譏病,牛領恣挑抉。流傳后世人,談笑資口舌。
是非亦已矣,興廢何倉卒。持歸問禪翁,笑指浮漚沒。
山巒平坦,村塢相連,野外寺廟的鐘聲相互應答。傍晚的陰影在林莽中生出,落日還映照著塔。我招呼兩社的僧人,一起在青山月色下漫步。送客人過石橋,迎客人出林陰。探尋幽靜是為了回歸本真性情,慢慢聽人講述往事。錢王正當壯年時,在這地方行輕俠之事。鄉里人輕視貧賤之人,而異類卻能識別英杰。立石像紀念開國之王,遺跡至今還高聳著。他平定三吳建立功勛,富貴在四海居首位。歸來后父老們將他深藏,因他地位崇高怕遭摧壓。詩人巧妙地譏諷指責,盡情地挑剔他的毛病。流傳到后世,成了人們談笑的話題。是非已然過去,興衰變化多么倉促。我帶著這些疑問去問禪翁,他笑著指著水泡消失的地方。
村塢:村莊。
林莽:草木叢生的地方。
兩社僧:指凈土寺和功臣寺的僧人。
林樾:林陰。
錢王:指五代十國時吳越國開國國王錢镠。
興王:開國之王。
岌嶪:高聳的樣子。
牛領:喻指錢镠。詩人有譏諷錢镠的詩作。
浮漚:水泡。
此詩創作時間大致在蘇軾與其弟蘇轍同游凈土寺、功臣寺期間。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時期,兄弟二人在游覽古跡中,面對歷史遺跡,感慨歷史人物的興衰成敗,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錢王事跡感慨歷史興衰無常。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歷史故事相融合,以景襯情,以事說理。在文學史上展現了宋代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煙山漠漠水漫漫,老柳知秋渡口寒。盡是西溪腸斷處,憑君將與故人看。
霜入丹楓白葦林,橫煙平遠暮江深。君看雁落帆飛處,知我秋風故國心。
延佇方亭下,殘荷弄晚風。
人來蠻語異,客去綺房空。
書札看云雁,泥痕認雪鴻。
綠波春水外,別賦感文通。
赫曦改東陸,鮮飆轉南薰。炎歊深城府,清泠阻江濆。
隱幾倦文竹,紬書厭香蕓。眷言承明侶,肅此塵外群。
仙梯駕虹出,梵閣排霞分。攀楹低白日,對檻俯朱云。
圓方鵠舉見,參差鸞歌聞。意樹鳴天籟,禪枝繞煙芬。
斜景斂平靄,飛雨灑高雯。金罍引清酌,玉麈生涼氛。
興謠吐云藻,搖筆揮風斤。香留荀令榻,書染羊欣群。
奇賞真四美,同詠慚五君。
玳席華筵,嘉賓環集三千履。
蘭膏芬芷。一簇紅蓮里。
花覆玉郎,苒苒青衫美。
咸傾企。小登科第。有底新桃李。
此日閉門惟伏枕,
枕邊一手把殘編。
誰言絕塞無朋友,
紙上相逢百十年。
云頭黯淡色如鐵,撲衣打面旱沙熱。
六街潑墨氣騰騰,幾點風燈鬼明滅。
鈴鐸當當辨古寺,走入衲僧蠶紙被。
墮瓦拋椽雨閣眉,雷公腕脫車輪碎。
長風捲地天吹坼,一星透出層云額。
馬蹄依舊送沖飆,炬火不光天路窄。
電光熠熠譜華繒,細如姬發粗如繩。
云山花鳥各呈態,天女飛絲繡不成。
人言閃電是天笑,天翁何事頻歡叫。
嫦娥歸魄織女藏,頑墨昏肓有何好。
北安門外水沉路,溜點在檐雨在樹。
果然隔轍分晴陰,雨師似亦相回護。
歸來門巷無燈燭,北奴鞭婢旋煮粥。
墨花一瀉滿吳箋,殘雨疏疏滴檐竹。
誰拯靈均湘水上。節物多惆悵。痛飲讀離騷,杜若江離,總是凄然況。
姊歸曾整行春仗。俯仰千秋壯。今日擬招魂,酒侶詩朋,醉弄清溪漲。
簾幕風微莫雨收。
夕陽西下碧云留。
一聲長笛十分秋。
金鴨無溫羅袖薄,
最先涼是最高樓。
辭巢雙燕有離愁。
一夜風吹寶鐸鳴,交馳羽檄滿山城。
雪蓮未許春時綻,灰火頻從燼處生。
以暴易兮皆障目,哀菅薙矣不聞聲。
誰知形勝莊嚴地,曾遣龍驤十萬兵。
何處有籬何處門,
一株小樹耀乾坤。
吾將橫掃門籬葉,
自號寄人籬下人。
馳驅入夜少村煙,
容膝一窩荻葦編。
一枕倦眠雞喚起,
寒風又齧早行鞭。
薄宦不成名,歸來聊藉手。
窮通每自悟,得喪復何有。
誰云松柏林,而不生培塿。
邈矣歲晚期,微吟思靜守。
海水縮,天風寒。
一陽破坤,六陰生乾。
君子之道日長,小人之道日消。
六月暑爍冰力孤,渴病欲走臥西湖。
正思爛雨除凡火,翻怪淤泥困坦途。
顏魯頓超書畫妙,孟仁深苦涕洟俱。
人間俯仰已陳跡,安問浮云更有無。
一點浮云眼已過,
滇南明日未蹉跎。
丈夫氣節前頭路,
敢向先生拜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