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熱行
離宮劃開赤帝怒,喝出六龍奔日馭。
下土熬熬若煎煮,何當一雨蘇我苗,為君擊壤歌帝堯。
離宮劃開赤帝怒,喝出六龍奔日馭。
下土熬熬若煎煮,何當一雨蘇我苗,為君擊壤歌帝堯。
行宮仿佛劃開了赤帝的怒火,喝令六條龍拉著太陽車飛奔。大地酷熱如同被煎煮一般,什么時候能下一場雨拯救我的禾苗,我愿為您像上古百姓一樣擊壤歌頌圣明的帝堯。
離宮: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殿。
赤帝:神話中的火神,這里象征酷熱。
六龍:傳說太陽乘車,由六條龍拉著。
日馭:指太陽車。
下土:指大地。
熬熬:形容酷熱。
何當:何時。
蘇:拯救,使……復蘇。
擊壤歌:相傳堯帝時,有老人擊壤而歌,表達對太平盛世的贊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但從詩中能看出當時處于炎熱干旱的時節,百姓深受酷熱之苦。詩人目睹此景,心系百姓,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百姓的關懷和對太平的期盼。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酷熱天氣下百姓的苦難,呼吁降雨拯救百姓。其特點是想象奇特,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生動展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注。
云海堂前飯鼓忙,頭陀巖下客船香。長因筍蕨甜如蜜,引得游山潘孟陽。手把長镵斸白云,無苗黃獨不勝珍。賜香堂上春風在,謝爾浮山識故人。
四字丹書亦偶然,石唐未必是真仙。無人解得潮州意,也復留衣與大顛。
江漢月中白,冰霜天上寒。扁舟夜深夢,猶自上長安。
一步競層頂,俯首怕摩空。橫天布塊,一派楓色火燒紅。萬里湖空老碧,射去灰烏一點,仿佛認飄鴻。推起千林浪,浪入小襟中。陡來雨,忽去云,掃恣峰。笑依松蓋,隱約塵海睡壺翁。不管揚嵐濕宇,拽出高虹一架,斜照是梟雄。揮手下山去,千里送行風。
漫圖麒閣姓名標,王氣沉沉黯欲消。貫虱幾曾眸閃閃,飼蠶恐已葉寥寥。關中昔恥羊頭尉,座上今盈狗尾貂。銅馬玉魚猶寂寞,文明還望整天朝。
皦皦三春暉,萬匯均煦育。深恩類母慈,拊畜還顧復。所以純孝人,名堂表衷曲。堂前樹芳萱,堂后種慈竹。顧惟寸草心,效報將安足。春酒泛朝霞,彩衣炫晴旭。百年愛日誠,葵藿信同欲。太史行采詩,凱風篇再續。
半山殘照獨回舟,一片閑云任去留。水屋風簾余晚興,雨花燈影共春愁。從來養鶴山中住,不學騎鯨海上游。自此易知東浦路,茅堂只在澗西頭。
馀寒駕春風,入我征衣裳。捫鬢只得凍,蔽面尚疑創。士耳恐猶墜,馬毛欲吹僵。牢持有失箸,疾飲無留湯。曈曈扶桑日,出有萬里光。可憐當此時,不濕地上霜。冥冥鴻雁飛,北望去成行。誰言有百鳥,此鳥知陰陽。豈時有必至,前識圣所臧。把酒謝高翰,我知思故鄉。
二月風猶勁,寒生滄海波。呻吟知夜永,羸憊損天和。行覺冬衣重,眠妨夜食多。百年強壯日,排悶付高歌。
高城苦多陰,秋日殊復悲。邊聲薄暮起,但見浮云飛。霜氣勁且繁,河漢寒無暉。三星何躑躅,皎月正徘徊。流飆西北至,征馬鳴相依。自知從君樂,誰能常不歸。
洗竹洗荒枝,洗心洗狂馳。老夫無可洗,抱膝洗吾詩。
黃楊乃嘉植,岷蜀多產之。喬柯起百尺,小干猶拱圍。作器不沾垢,櫛具尤其宜。故人有好事,全株遠相遺。厥高僅盈咫,徑不踰分釐。置之苜蓿叢,何繇別奇姿。況茲種來久,十易寒暑時。顏色固自好,長茂何遲遲。賦性恐或異,雨露寧有私。曾聞厄于閏,此理疑見欺。水土托盆盎,滋養良可知。嗟予久寂寞,對此心神怡。親之若賓友,愛護如嬰兒。清晝置書幾,良宵露階墀。時時為灌灑,元氣猶淋漓。叢葉藹芳潤,孤根尚撐支。愿言保貞操,與世相推移。材良召斤斧,曷用昂霄為。唯應處巖壑,庶可全天資。
二陸亭臺昔未荒,幾番重九插萸房。無人可論當年事,又說江湖與廟堂。
蓮童雙眼低,面白與儂似。折花贈蓮童,是儂阿姑子。
雨早些時打麥殘,雨遲許日即秧乾。阿誰會得天公意,只道今年乞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