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萬庵十章 其九 沖舉
自從踏著涅槃門,一枕清風幾萬年。
弱水蓬萊雖有路,釋迦彌勒正參禪。
誰將枯木巖前地,放出落花啼鳥天。
兩個泥牛斗入海,至今消息尚茫然。
自從踏著涅槃門,一枕清風幾萬年。
弱水蓬萊雖有路,釋迦彌勒正參禪。
誰將枯木巖前地,放出落花啼鳥天。
兩個泥牛斗入海,至今消息尚茫然。
自踏上涅槃之門后,枕著清風已過數萬年。弱水到蓬萊雖有路徑,釋迦牟尼與彌勒佛卻正參禪。是誰將枯木巖前的死寂之地,化作落花啼鳥的生機天地?兩只泥牛相斗潛入海中,至今仍無消息,一片迷茫。
涅槃門:佛教術語,指超脫生死輪回、達到不生不滅境界的門徑。
弱水:傳說中西方極遠處的水,輕弱不能載舟,常指通往仙境的艱難路徑。
蓬萊:古代傳說中的海上仙山,為仙人居所。
釋迦彌勒:釋迦牟尼佛與彌勒佛,代表佛教中已證果與未來成佛的兩位重要佛。
枯木巖前地:比喻修行中死寂、無生機的執著境界。
落花啼鳥天:形容生機盎然、自然圓融的悟境。
泥牛斗入海:泥牛入海,比喻事物消逝無蹤,此處指對外部執著的消解。
此詩為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呈萬庵十章》組詩之一。萬庵或為其道友,‘沖舉’本指道教飛升,但詩中融合佛道思想。白玉蟾主張三教歸一,此詩當為其修道期間與道友交流修行境界之作,反映其對‘不執著外求、內悟自然’的修行觀。
全詩以佛道意象為引,破除外在仙途(蓬萊)、佛果(釋迦彌勒)的執著,強調修行當從‘枯木’般的死寂執著中覺醒,體悟‘落花啼鳥’的自然生機。語言通俗而哲理深邃,是白玉蟾融合三教思想的典型體現。
知音者少,算乾坤許大,著身何處。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
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虛名相誤,十年枉費辛苦。
不是奏賦明光,上書北闕,無驚人之語。我自匆忙天未許,贏得衣裾塵土。
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莼鱸江上,浩然明日歸去。
六朝門第冠江鄉,春永堂中祚最長。
近挹桂馨承紫誥,遠瞻槐蔭守青箱。
德星耀目今陳實,晚歲齊眉老孟光。
有數家聲無量福,欣逢周甲啟華觴。
欲賦《高軒過》,門前到者稀。
楊花沖幕入,猶落故人衣。
柔桑漸漸綠云鋪,
各戶蠶娘出浴無。
繭市將來能起色,
例應償及隔年逋。
山中何所有,云氣長悠悠。院中何所有,書冊滿高樓。
登樓看云復看書,千古萬古同卷舒。子于其間樂有馀,我今為子言其粗。
陰闔兮陽開,乾蓋兮坤輿。白衣兮皎皎,蒼狗兮須臾。
崩騰兮龍見,消散兮尸居。如臂之屈伸,如足之疾徐。
實理諒不昧,顯微同一初。呼吸為雅頌,吁俞為典謨。
支支離離兮萬物散□,翕翕繹繹兮天地交孚。
三百八十有四爻兮奇與耦,二百四十有二年兮褒與誅。
目目自有條,葉葉自有株。子以為一兮粲然而萬有,子以為萬兮坦然而一途。
吾是以見云之書而書之云,子又烏知書非云而云非書。
以此壽子身,壯作老息神不枯。以此貽子后,博觀約守世不渝。
大哉此院云所儲,茍無其實名不虛。誰其任之非子歟,一翁二季相攜扶。
汝書粘在壁,三載字依然。薄宦嗟無祿,投荒竟各天。老魂沾旅雪,客夢叫孤鳶。誤汝真升斗,泉臺恨肯捐。
薄宦天涯客,頻年幾個回。挑燈搜鬼錄,把酒話泉臺。后死青山在,馀生白發催。羊城李少府,丹旐早歸來。
從龍仗策自關東,江上頻行御史驄。
錢谷暫煩蕭相國,儀文終藉叔孫通。
百年禮樂方開辟,一代車書欲混同。
天子垂裳問民事,入朝應奏未央宮。
謝子患難友,行義侔古賢。
浮海同歸來,買山苦無錢。
云有桃源居,先世曾墾田。
今晨暫辭我,借得漁人船。
翹首眺八極,滿目多風煙。
但求避世地,寧希拔宅仙。
君沿桃花水,或得古洞天。
仙人多賢達,當與君周旋。
徑將今世人,置之太古前。
莫便不歸來,令我思渺然。
雨入南枝玉蕊皴,
合江云冷凍芳塵。
司花好事相邀勒,
不著笙歌不肯春。
道人雅自毛仙伯,元白韓劉詩卷多。解道蕊珠宮里住,盡應翻作步虛歌。
囊里牛腰詩卷粗,他年鶴背重還無。何如負局先生好,只挾真形五岳圖。
犯暑來登覽,松風為灑然。
龍泉澄古井,虹影臥中川。
萬簇寒林秀,四山秋色鮮。
詩翁不可見,況敢喚飛仙。
云暗篷窗晝啟遲,
綠陰新覆樹枝枝。
明珠買得潯陽女,
一曲琵琶古別離。
精神矍鑠氣豪雄,遐邇多年泰斗崇。
文采南陽肱屢折,樽傾北海量真洪。
立言夙仰風聲樹,掌教曾欽月旦公。
聽說諸鄰尤感德,咸援生佛頌封翁。
太廟應禪峽,終朝近梵宮。
往來均履順,動靜各懸空。
舟楫資人力,波濤擅帝功。
夜夢莫須有,天機將無同。
昨日公侯今老農,飄然掛冠歸舊封。
忙時蠟屐閑扶筇,空山猿鶴長相從。
觚棱帝闕春夢濃,醒來忽隔天九重。
天風吹袂云蕩胸,云胡不樂心溶溶。
人生一別難相逢,落月屋梁思子容。
他時子倘思吾儂,雞鳴西望羅浮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