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秘校過池上見訪留五絕句
林暗罷收筍,蹊空初掃花。靜中泉落岸,清極雨沾沙。
舟小從波兀,橋深愛樹遮。風煙生遠思,何必慕乘槎。
樽酒浮多蟻,舟篷覆似蝸。折楊爭貫鯉,編竹自撈蝦。
多病宜田里,無名籍殿衙。一耽林館勝,回首笑塵嘩。
憐君此休駕,長日坐傾斜。山雨催行酒,林煙候煮茶。
林暗罷收筍,蹊空初掃花。靜中泉落岸,清極雨沾沙。
舟小從波兀,橋深愛樹遮。風煙生遠思,何必慕乘槎。
樽酒浮多蟻,舟篷覆似蝸。折楊爭貫鯉,編竹自撈蝦。
多病宜田里,無名籍殿衙。一耽林館勝,回首笑塵嘩。
憐君此休駕,長日坐傾斜。山雨催行酒,林煙候煮茶。
樹林昏暗時停止收筍,小路空寂剛掃過落花。靜謐中泉水落向岸邊,清冽處細雨沾濕沙粒。小船隨波搖晃,橋因愛樹蔭而被遮蔽。風煙引發悠遠思緒,何必羨慕乘槎游仙。酒樽漂浮著許多酒沫,船篷如蝸牛殼般低小。折柳枝爭著穿鯉魚,編竹簍自己撈蝦。多病適合田園生活,無官職在朝廷任職。沉迷林館勝景,回首笑看塵世喧嘩。愛你在此停留,終日閑坐。山雨催促勸酒,林煙等待煮茶。
蹊:小路。
兀:搖晃,顛簸。
乘槎(chá):用典,指乘木筏游天河,典出張華《博物志》,此處指仙游。
蟻:酒面上的泡沫,代指酒。
蝸:形容船篷小如蝸牛殼。
耽:沉迷,陶醉。
休駕:停車,此處指停留。
此詩為詩人與友人徐秘校于池上相聚時所作。或創作于詩人退隱田園期間,通過記錄池邊生活場景,反映其遠離官場、享受自然的心境,以及與友人閑適相處的雅趣。
詩以五首絕句連章形式,描繪池上閑適生活,從林泉之靜到漁事之趣,再到對塵囂的淡泊,展現詩人超然自適的生活態度,語言清新,意境幽美,是田園詩中細膩生動的佳作。
乍暖經行久,新涼出浴初。酒酣春晝永,食飽午鐘馀。我懶喜聊復,君閒應樂胥。年來苦奔走,此味竟何如。
迢遞云陰擁海樓。連村簫鼓亂羈愁。棲棲絕塞隨陽雁,渺渺神山落漈舟。雙闕夢,五湖游。春心剩有淚相酬。千紅錯嫁東風去,冷約梅花共凈修。
一角青峰,敵三面、洪波環繞。盡年年、鼉鳴蛟舞,潮吞浪掃。碣石南來灣勢轉,扶桑東指帆痕小。問登封、七十二君多,誰臨眺。兵氣靖,夷歌鬧。燈火夕,亭臺曉。訪元明殘石,華樓遺廟。山色迥凝松翠秀,春風濃展櫻花笑。向魚鱗、峽畔認題名,吾曾到。
焦山句句是藥,祇要時人安樂。費盡巴豆砒霜,轉見七零八落。諸人步步是病,終日頭旋眼運。祇管以火救火,不解頭正尾正。
泉石清華世豈知,蕭然無是亦無非。二年于此陪鷗鷺,收得閒中勛業歸。
暮云飛上錢王臺,亂峰蘸碧湖光開。六橋春色看正好,之子不肯重徘徊。百年萬事煙雨過,鄉井一念終難灰。浩歌歸去送歸去,夢斷楚水何時來?
隋邦危亂誰得免,虛鑒真人愿獨行。道骨仙風今可想,幽棲巖洞及高明。
昔人為己學,深旨妙隱微。三復尚絅章,服膺愿無違。
飄飖瑤臺雪,沆瀣竹林露。蕭然立高寒,不受世滓污。采芳拾三秀,徘徊昆山路。譬如漆園像,華屋非其處。誰能使蹇修,再拜扣情愫。湘波日搖蕩,去去悲遲暮。
疊疊青山疊疊林,風松石澗自成琴。個中迥與世塵隔,試問入山深未深。
白板橋西小徑幽。桑陰微雨聽鳴鳩。炊煙隱隱三椽屋,云水濛濛一葉舟。溪路轉,櫓聲柔。漁娃梳洗對清流。世間多少風波苦,輸與兒家字莫愁。
宗門標致久凄涼,佛鑒山頭又坐亡。昨夜燈前即屈指,不知誰解整頹綱。
散盡長筵珠翠,年時春夢凄迷。朦朧深坐聽荒雞。箏心偎淚暗,鏡背引愁低。金燼悄憐殘萼,殷勤教展山眉。夜香微熨思依依。綠窗風不到,多謝鎮犀帷。
仲尼初不離靈臺,請業門人日日來。一念回光是論語,何須塵簡面前開。
鑾江鎮上雙江洲,大船解纜荒洲頭。掛帆蔽空搥鼓發,白浪卷雪風蕭颼。故山三日忽到眼,恍忽天上飛驊騮。向來歸興有如此,今日送子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