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雪齋韻
冀北方辭闕,江南覺有春。
虎符輝組綬,鳳敕煥絲綸。
竹馬行遮道,蒲鞭不動塵。
共言公薦拔,豈必為呈身。
冀北方辭闕,江南覺有春。
虎符輝組綬,鳳敕煥絲綸。
竹馬行遮道,蒲鞭不動塵。
共言公薦拔,豈必為呈身。
冀州之北剛剛辭別宮闕,江南大地已覺春意萌動。虎符輝映著官員的組綬,鳳詔如絲綸般煥發榮光。孩童騎竹馬夾道相迎,蒲鞭輕落未揚起塵埃。眾人皆言您公正薦拔人才,哪里是為了彰顯自身聲名。
冀北:古冀州北部,今河北一帶;闕:宮闕,代指京城。
虎符:古代調兵符信,銅制虎形,分兩半合驗方有效。
組綬:系官印的絲帶,顏色依官階區分,代指官員身份。
鳳敕:皇帝詔書,因常以鳳銜詔書的形式頒布,故稱。
絲綸:本指釣絲,后代指帝王詔書,典出《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竹馬:兒童騎竹竿為馬,典出《后漢書·郭伋傳》,形容百姓愛戴賢吏。
蒲鞭:蒲草制的鞭子,懲罰時不傷人,典出《后漢書·劉寬傳》,喻官吏寬厚。
薦拔:推薦提拔;呈身:顯示自身,指為個人目的。
此詩為酬和雪齋原作而作,推測作于雪齋赴任江南之際。詩中提及“冀北辭闕”“江南有春”,或指雪齋由北方赴任江南,作者以詩相和,贊揚其政績與品德。
全詩圍繞雪齋赴任江南展開,通過虎符鳳敕顯其身份,竹馬蒲鞭贊其仁政,尾聯點明薦人公心,主旨鮮明,既頌政績又彰品格,是酬和詩中褒揚賢吏的典型之作。
夢卜庸真相,艱難倚大儒。英風起衰懦,直氣懾奸諛。琳館終高臥,燕然漫仕圖。哀榮看贈典,猶是慰寰區。
一枕泉風夢正癡,鳥聲呼起了殘棋。山中姑婦清譚夜,橘里仙人極樂時。出岫閑云如客意,印溪明月是吾師。不須再演支公法,嶺上青松自一枝。
霓虹燦爛下瑤京,幻出人間不夜城。滿目游人行絡繹,四圍大道接縱橫。神舟已現飛天夢,瀚海還酬換世情。最是弦歌新政好,西來每訝碧霄清。
關西眾說楊夫子,供奉吾憐李翰林。即使人才饒棫樸,可無詞賦慰蕭森。秦風雅有同仇好,郢雪其如寡和音。老去閉門無一字,許公方外別論心。
仁壽生辰節,君王進玉卮。壽棚兼壽表,留待北還時。
大隱屏中萬木森,多君相訪復相臨。記將卜筑棲遲竟,共結他時未了心。
經始東山下,蕭條素業存。源桃猶避世,沙柳自成村。遠樹峰腰驛,孤煙谷口屯。山林情豈忝,丘壑道能尊。
仁體難明君所疑,欲求直截轉支離。圣言妙缊無窮意,涵泳從容只自知。
老來解組賦歸田,一疾胡為隔九原。浮世功名蕉鹿夢,半生宦況廣文氈。承家有子書仍在,問字無人榻已懸。聞訃遽興疇昔意,臨風些罷淚潸然。
謖謖庭際松,一生恒孤植。幸以斤斧馀,風霜時摧擊。亮無棟梁具,又乏桃李色。安能媚春陽,為人事雕飾。去去勿復言,斂分終山澤。
皓皓曝秋陽,巖巖瞻泰山。三才等天地,萬化啟機關。圣賢教萬世,炳炳此心丹。見龍時在田,翔鳳振羽翰。千學一無成,仙術秘且難。何如得斯道,生順死亦安。
戈壁灘中樹色開,西陲圣境許徘徊。一彎靜水宵涵月,十里鳴沙晝聽雷。風送駝鈴隨客去,日移塔影度云來。今朝無意臨峰頂,留得馀情待下回。
山頂風搖萬樹鳴,扁舟欲解覺難行。羨師齋后關門睡,不管波濤四面生。
登壇臨玉塞,報主荷金戈。漢節當關重,胡笳出塞多。氣吞玄朔壘,兵洗白洋波。休信單于款,謀窮偽請和。
梅花自嫁接輿來,一片冰清映玉臺。姓字頻馨高士傳,詩歌未暢美人才。悲同竊藥歸蟾魄,幸匪留珠在蚌胎。于役不曾耽日月,恐君愁望白龍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