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灣辟地山中誅茅歸隱怡如賦詩次韻贊決 其二
作意歸來孰謂非,
挹芳有地復何疑。
遲留固是全交道,
勇退方知識事宜。
尚用侍郎書戶契,
肯求節度買山貲。
風流莫遣諸兒覺,
共被同行又一奇。
作意歸來孰謂非,
挹芳有地復何疑。
遲留固是全交道,
勇退方知識事宜。
尚用侍郎書戶契,
肯求節度買山貲。
風流莫遣諸兒覺,
共被同行又一奇。
打定主意歸鄉,誰說這樣不對?有了采擷芬芳的地方,更無需疑慮。遲疑逗留原是為保全交情,勇敢退隱方顯深諳時務。還請侍郎書寫田宅契約,哪肯求取節度使的買山錢財。莫要讓后輩察覺這份風流,共被同行又是一樁奇事。
作意:特意、打定主意。
挹芳:采擷芬芳,喻指歸隱后享受自然之趣。
遲留:遲疑逗留。全交道:保全朋友間的交情。
勇退:指主動退隱。識事宜:明白事理、順應時勢。
書戶契:書寫田宅的地契。
買山貲(zī):購買山林的錢財。貲,通“資”,錢財。
共被同行:用《后漢書·姜肱傳》典故,姜肱兄弟共被而眠,喻兄弟或友人深情。
此詩為詩人響應友人“怡如”關于歸隱的詩作而作(次韻贊決)。當為詩人厭倦官場、決意歸鄉時所作,通過唱和表達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及對友人選擇的認同。
全詩圍繞“歸隱”主題,從決心、交誼、取舍等角度展開,既肯定退隱的明智,又強調重情輕利的品格,展現了詩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是一首典型的隱逸主題酬和詩。
誰品第。鐫華石墨添記。開皇瘞恨,等無名、玉鉤舊事。望稀千里草凝塵,煙痕癡想眉際。古歡接,芳隴地。裙腰淺妒晴綺。余嬌掩隧對殘燈,落鬟倦理。有靈片石待詞人,絲魂秋唱扶起。六朝艷跡付夢里。照苔痕、凄感鈿翠。片紙珍留奇字。悵瀛堧、獵后貞珉,遺此腸斷蕪城,春風淚。
身前身后思茫茫,秋菊春蘭各吐芳。慚愧情人遠相訪,為郎憔悴卻羞郎。
琴尊度歲華,清興浩無涯。野寺多逢竹,江村少見花。沙浮驚立鶻,池小聚鳴蛙。欲向金門去,云山路轉賒。
亂山盤束五龍堆,萬木蕭森一徑開。白澗灘聲兼地動,崆峒云氣度江來。柘袍鸞鳳輝寒日,寶帶山河拱上臺。古廟丹青猶赫奕,百年遺物使人哀。
秀色亭亭并傲霜,征君晚節共芬芳。延年益壽資靈草,玉碗金莖遞進觴。三徑開尊如九日,百年沉醉幾千場。更妨花睡燒華燭,好下湘簾護艷妝。
惟信善人后必昌,行看庭桂紹書香。但能效得他山助,深愿琢磨共顯揚。
計約黃昏后,人斷猶未來。聞歡開方局,已復將誰期。
當年五月訪廬山,山翠溪聲寢食間。藤杖復隨春色到,寒泉頓與客心閑。巖頭懸布煎茶足,峽口驚雷泛葉慳。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應逐好風還。憶自棲賢夜入城,道邊蘭若一僧迎。偶然不到終遺恨,特地來游慰昔情。海外聲聞安至此,堂中天鼓為誰鳴。匆匆復向深山去,一盞醍醐飽粟罌。此山巖谷不知重,赤眼浮圖自一峰。芒蹻隨僧踐黃葉,曉光消雪墮長松。石泉試飲先師錫,午飯歸尋下寺鐘。勝處轉多渾恐忘,出山惟見白云濃。
昨夜西湖雪半消,枝南枝北盡瓊瑤。杖藜試過溪橋去,香氣侵人思欲飄。
自春爰及夏,多雨少曾晴。積壓兼旬潦,瀰漫四澤盈。稚苗憂冒沒,矮岸恐頹傾。急遣洪賓佐,代余省爾氓。
夕陽疏葦暮江湄,秋色蕭蕭動客思。自侍嚴君領州去,豈同騷客夢邊時。
馮夷惡作劇,風雨晝冥冥。海水立深碧,天光沉斷青。鳴號息禽鳥,滉宕眩精靈。可怪同舟濟,蒼茫只獨醒。
畫舫懸燈一水遙,爐煙相伴坐良宵。江云掠幔寒仍重,山月垂波靜不遙。豈有風猷宣列郡,漫輸心膂答清朝。嚴陵灘上垂欽石,猶見殘星動紫霄。
千畝香林在莞中,君家正是密香叢。羅浮四百銅壚器,一氣雙煙睡處通。
未去耕南畝,先來臥北窗。詩清秋入寺,酒渴夜臨江。云樹思千里,煙霞滯一邦。離心將欲寫,安得筆如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