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曉角 送人之陜西
陽關聲里,一笛斜陽倚。何處柳條堪折?長亭子、短亭子。
春水,綠波起,數重離別意。望望長安西北,從古是、銷魂地。
陽關聲里,一笛斜陽倚。何處柳條堪折?長亭子、短亭子。
春水,綠波起,數重離別意。望望長安西北,從古是、銷魂地。
在《陽關曲》的旋律里,一支笛子倚著斜陽吹奏。哪里的柳條值得折下送離?只有那長亭連著短亭的地方。春水解凍,綠波泛起,承載著層層疊疊的離別愁緒。頻頻眺望長安的西北方向,那里自古以來就是令人黯然神傷的地方。
陽關:指《陽關曲》,唐代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譜成的送別名曲,后泛指離歌。
倚:伴隨,這里形容笛聲與斜陽相互映襯。
柳條堪折: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柳諧音“留”,表達挽留之意。
長亭子、短亭子:古代設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舍,長亭、短亭常代指送別的場所。
長安西北:陜西位于長安(今西安)西北方向,此處代指友人前往的目的地。
銷魂地:令人極度傷感的地方,銷魂,形容悲傷到極點。
此詞為送別友人前往陜西而作。古代陜西為長安所在,是政治、文化要地,送別至此更添歷史厚重感。作者通過傳統送別意象,結合對目的地的特殊情感,抒發離情別緒。
全詞以送別為核心,借陽關曲、折柳、長亭等經典意象,勾勒出深情的送別場景。下片由景及情,以“望望長安西北”收束,將個人離情與歷史感慨融合,情感層次豐富,是小令中含蓄深沉之作。
城南煙樹郁蒼蒼,難得新秋又早涼。
邀客不辭來細雨,留人偏好趁斜陽。
樓頭簾卷山如畫,籬角花開酒亦香。
我輩偶間拌一醉,歸心莫共嶺云忙。
畿南一早抵冬深,
共仰焦勞圣主心。
可幸齊東沿路雪,
就中沾足是蒙陰。
群鴉飛漸少,驅車投山阿。
茅屋映棕櫚,夕陽影婆娑。
霜楓無片葉,倒掛青青蘿。
夜深山更幽,門外喧誰何。
天地方流血,得非戰鬼多。
細聽乃人聲,縣官自催科。
揮鞭凌石齒,儼如雷霆過。
孑遺無定魂,相視涕滂沱。
與郎好,猶不及琵琶,時得郎回抱。
嗔郎狡,萬愿有窮期,惑郎情不飽。
春夜雨。催潤柳塘花塢。小院深深門幾許。畫簾香一縷。獨立晚庭凝佇。細把花枝閑數。燕子不來天欲暮。說愁無處所。
風陣陣。吹落楊花無定。酒病厭厭三月盡。花檀紅自隱。新綠軒窗清潤。月影又移墻影。手捻青梅無處問。一春長悶損。
濃睡醒。驚對一簾秋影。桐葉乍零風不定。半窗疏雨影。愁與年光不盡。老入星星雙鬢。只擬上樓尋遠信。雁遙煙水暝。
周南太史公,道家蓬萊山。
塵凡不可料,亦復居其間。
屢奏乞骸骨,寬恩許投閑。
羽衣碧玉簡,尚綴仙官班。
黃精掃白發,面有孺子顏。
簡寂吾家舊,飄然時往還。
春入長安百萬家,
湖邊無日不香車。
一株柳色吾無分,
看殺庭前薺菜花。
中邦貧弱百余年,圖富圖強欲驟然。駑馬前頭霜磴滑,正虞一蹶敢加鞭。
爭雄須締國交多,荒遠洲頻遣使過。收債亦知當市義,其如舞袖不長何。
官倉儲滿若居奇,餓殍徒施官藥醫。偏詡中華農產富,千艘米賑海邦饑。
口糧定量惜錙銖,饑損村姝月信無。六億寰中生齒滿,俾停孕育是良圖。
垂楊風雨小樓寒,
宋玉秋詞不忍看。
萬里青山無處隱,
可憐投老客長安。
麻三斤,乾屎橛。
不是五逆漢,此話憑誰說。
文壇勁敵。總角花生筆。短短春衫垂柳色。兩袖芹香應滴。
桃花馬上揚鞭。高樓卷盡珠簾。偕問誰家玉樹,篁宮第一青年。
我曰予賢,人曰予圣。
果圣且賢,相悅而靜。
況汝之德,未滿鄉里。
況汝之道,未行妻子。
呶呶嘵嘵,蓋不知恥。
百歲子強半,萬里我能來。長安九衢車馬,宮闕倚天開。君獨立乎人海,日日狂書古畫,買醉向長街。卻惹兒童笑,脫帽過豐臺。
我行矣,為君壽,掌中杯。檐桃漸熟,門外空復有黃埃。待訪南都佳麗,擷取東方花實,作郡亦雄哉。定有好詩句,寄與嶺頭梅。
相逢君不見,疏柳對黃昏。
水畔鴉頭襪,壚間犢鼻裈。
與云兼送目,為草亦交魂。
未得通媒妁,微私曷敢言。
一自兵銷日月光,牛皮尺地幻滄桑。
空馀芳草埋荒堞,無數殘鋒臥夕陽。
歌扇舞衫春寂寂,海潮山月夜茫茫。
重來不盡登臨興,何處秋風是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