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凡兩度阻雨沖霄觀俱為訪龍湖師戲題壁上
江樹蕭森江水長,今朝風雨又瀟湘。
沖霄道上迎門揖,笑指看花前度郎。
我從觀里拜青牛,忽憶龍湖老比丘。
李贄便為今李耳,西陵還似古西周。
江樹蕭森江水長,今朝風雨又瀟湘。
沖霄道上迎門揖,笑指看花前度郎。
我從觀里拜青牛,忽憶龍湖老比丘。
李贄便為今李耳,西陵還似古西周。
江邊的樹木蕭瑟陰森,江水綿長流淌,今日風雨又降臨在瀟湘之地。在沖霄觀的山道上,有人迎門作揖,笑著指認我是上次來看花的人。我在道觀里拜謁青牛像,忽然想起龍湖那位老和尚。李贄便是當今的李耳(老子),西陵如同古代的西周之地。
蕭森:形容樹木蕭瑟陰森的樣子。
瀟湘:代指湖南一帶,此處泛指江南多雨之地。
沖霄觀:道教宮觀名,具體位置待考。
揖:古代拱手行禮的動作。
前度郎:前次來訪的人,此處作者自指。
青牛:指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的典故,代指道教。
老比丘:佛教對年長僧人的稱呼,李贄晚年削發為僧,故以此稱之。
李耳:即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尊為始祖。
西陵:或指李贄隱居的龍湖(今湖北紅安)一帶,具體所指待考。
李贄(號龍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晚年隱居湖北龍湖(今紅安),削發為僧,與文人交往密切。作者兩次途經沖霄觀時因雨受阻,皆為拜訪李贄,故題詩壁上以記此事,創作時間約在明代后期。
此詩記錄兩次訪李贄受阻的經歷,通過自然景物與人物互動,詼諧而真摯地表達對李贄的推崇。以‘今李耳’類比,將其思想地位與老子并論,語言質樸自然,是文人交游的生動寫照。
斜光隔河明,入照桑柘下。
臯垅生麥苗,青青尚堪把。
遠見牛羊歸,相親童稚野。
醉歌秋草間,頗與世家寡。
云歸在高嶺,人見是無心。
矯矯將棲鳥,遙遙傍故林。
南方雖有暖,臘月易成陰。
惟恐多風雪,幽期未可尋。
婦人未四十,容貌已改前。
男年逾五十,嗜欲固自偏。
勿以色敵心,色衰心易遷。
勿以愛恃久,愛移久多愆。
明鏡知惡看,何須妬嬋娟。
白露已變霜,孝心竟悲惻。
薦衣如念存,拜垅不遑息。
帶劍蓬池外,兼程困馬力。
禮畢便當還,于誠乃為得。
經月不出戶,堂上多綠苔。忽有方外客,衣披稻畦來。
來從青山下,手把紈素裁。筆草數行字,瘦蛇起春雷。
渴墨未散霧,屈角麟欲開。裝為兩大軸,置我并瓊瑰。
懶瞋長須奴,掛壁不掃埃。智永與懷素,其名久崔嵬。
師今繼此學,入神在徘徊。未料輒以我,便比和羹梅。
我心常苦酸,得姓何可能。
淮南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
欲持就味明日期,窮羹易覆已反手。
從事開筵不可辭,燕脂秀臉羅前后。
長頸善謳須賸謳,只恐老來歡意休。
頃尋高士廬,正值浸湖雪。
雪中千萬峰,參差縣前列。
僧居或隠見,岸樹隨曲折。
驚鳧如避人,遠向寒煙滅。
潛希為子男,儻得遂疎拙。
今逾二十年,志愿徒切切。
方聞落君手,與我曾未別。
景多詩莫窮,歸載壓車轍。
新晴月正明,頻聽夜烏驚。
未向高枝穩,時為繞樹聲。
群飛自紛泊,眾鳥不屏營。
躁靜于焉見,誰能度物情。
南國溪陰暖,先春發茗芽。
采從青竹籠,蒸自白云家。
粟粒烹甌起,龍文御餠加。
過茲安得比,顧渚不須夸。
郊外桃李花,赤赤復白白。
為君歌古曲,行子在南陌。
眾人各已歸,春風送無跡。
安知春風送,到處花當客。
我病出獨難,并請春風讁。
此情無遠近,千里不能隔。
公愛樂天池上篇,買池十畝皆種蓮。
薄城萬竿竹?娟,藤纜系橋青板船。
折腰大菱不直錢,?????沙際眠。
水從太湖根底穿,月出洞庭山上圓。
公歸與客相留連,秋風鶴唳春杜鵑。
班鱸斫膾紅縷鮮,紫豉煑莼香味全。
我思白傅在三川,吳船雖有吳饌偏。
當時九老各華顛,裴令來過吟復聯。
至今怪石存舊鐫,七葉樹蔭黃金田。
羨公有子勝昔賢,高門通車千萬年。
古傳神禹跡,今向舊山阿。
莫問辛壬娶,從來甲子多。
夜淮低激射,朝江上嵯峨。
荒廟立泥骨,巖頭風雨過。
風惡舟難進,聊依浦里村。
岸潮生蓼節,灘浪聚蘆根。
日腳看看雨,江心漸漸昏。
篙師知蟹窟,取以助清樽。
霹靂下虛殿,破楹非夢兇。
昔嘗瞻畫袞,今實見升龍。
隠隠雷聲散,疎疎霧氣從。
予知仲尼廟,不是蓄乖慵。
茲日頗所愜,捫虱反得蚤。
去惡雖未殊,快意乃為好。
物敗誰可必,鈍老而狡夭。
穴蟻不囓人,其命常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