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東坡蒲澗寺 其一
滿山紅白福桑花,
蒲澗深中盡可家。
景泰得泉從卓錫,
安期種棗說成瓜。
豈無仙化羊如石,
尚有書蹤壁似鴉。
一飯招提共僧語,
法華經里問牛車。
滿山紅白福桑花,
蒲澗深中盡可家。
景泰得泉從卓錫,
安期種棗說成瓜。
豈無仙化羊如石,
尚有書蹤壁似鴉。
一飯招提共僧語,
法華經里問牛車。
滿山遍野都是紅白色的扶桑花,蒲澗深處完全可以作為安居的家園。景泰禪師以錫杖卓地得泉的傳說仍在,安期生種棗大如瓜的故事流傳至今。這里難道沒有仙人點化的石羊?巖壁上還有如烏鴉般的題字痕跡。與僧人在寺廟共進齋飯,談論著《法華經》中‘牛車’的喻示。
福桑花:即扶桑花,朱槿的別稱,花色紅或白。
卓錫:僧人立錫杖于地,傳說高僧卓錫處可出泉水,此處指景泰禪師得泉的典故。
安期種棗:安期生為傳說中的仙人,《史記》載其‘食巨棗,大如瓜’。
招提:梵語譯音,原指四方,后借指寺廟。
法華經里問牛車:《法華經·譬喻品》以牛車喻大乘佛法,此處指與僧人論禪。
此詩為和蘇軾《蒲澗寺》詩而作(次韻)。蒲澗寺位于廣州白云山,為嶺南名剎。宋代文人多游此,詩中提及的景泰禪師、安期生等傳說,反映了當時寺周的人文積淀。作者或為蘇軾同代文人,游覽時觸景生情,借次韻抒發對山寺風物與禪意的感悟。
全詩以蒲澗寺為中心,融合自然景色與神話典故,既描繪了山花幽澗的宜人之景,又借仙道禪意的典故深化意境,展現了宋代文人詩中常見的‘以景載道’特色,語言凝練,用典自然,是一首兼具畫面感與哲思的酬和之作。
何處難忘酒,
朱門羨少年。
春分花發后,
寒食月明前。
小院回羅綺,
深房理管弦。
此時無一醆,
爭過艷陽天。
白狗次黃牛,灘如竹節稠。
路穿天地險,人續古今愁。
忽見千花塔,因停一葉舟。
畏途常迫促,靜境暫淹留。
巴曲春全盡,巫陽雨半收。
北歸雖引領,南望亦回頭。
昔去悲殊俗,今來念舊游。
別僧山北寺,拋竹水西樓。
郡樹花如雪,軍廚酒似油。
時時大開口,自笑憶忠州。
富陽山底樟亭畔,
立馬停舟飛酒盂。
曾共中丞情繾綣,
暫留協律語踟躕。
紫微星北承恩去,
青草湖南稱意無。
不羨君官羨君幕,
幕中收得阮元瑜。
何處春深好,
春深上巳家。
蘭亭席上酒,
曲洛岸邊花。
弄水游童櫂,
湔裾小婦車。
齊橈爭渡處,
一匹錦標斜。
何處春深好,
春深女學家。
慣看溫室樹,
飽識浴堂花。
御印提隨仗,
香牋把下車。
宋家宮樣髻,
一片綠云斜。
山屐田衣六七賢,搴芳蹋翠弄潺湲。
九龍潭月落桮酒,三品松風飄管弦。
強健且宜游勝地,清涼不覺過炎天。
始知駕鶴乘云外,別有逍遙地上仙。
繚繞府西面,潺湲池北頭。
鑿開明月峽,決破白蘋洲。
清淺漪瀾急,夤緣浦嶼幽。
直沖行徑斷,平入臥齋流。
石疊青棱玉,波翻白片鷗。
噴時千點雨,澄處一泓油。
絕境應難別,同心豈易求。
少逢人愛翫,多是我淹留。
夾岸鋪長簟,當軒泊小舟。
枕前看鶴浴,床下見魚游。
洞戶斜開扇,疎簾半上鉤。
紫浮萍泛泛,碧亞竹修修。
讀罷書仍展,碁終局未收。
午茶能散睡,卯酒善銷愁。
簷雨晚初霽,窗風涼欲休。
誰能伴老尹,時復一閑游。
吳中好風景,八月如三月。
水荇葉仍香,木蓮花未歇。
海天微雨散,江郭纖埃滅。
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舫活。
兩衙漸多暇,亭午初無熱。
騎吏語使君,正是游時節。
何處難忘酒,
霜庭老病翁。
暗聲啼蟋蟀,
干葉落梧桐。
鬢為愁先白,
顏因醉暫紅。
此時無一醆,
何計奈秋風。
曲江新歲后,冰與水相和。
南岸猶殘雪,東風未有波。
偶游身獨自,相憶意如何。
莫待春深去,花時鞍馬多。
何處春深好,春深寒食家。
玲瓏鏤雞子,宛轉彩毬花。
碧草追游騎,紅塵拜掃車。
秋千細腰女,搖曳逐風斜。
留司老賓客,
春盡興如何。
官寺行香少,
僧房寄宿多。
閑傾一醆酒,
醉聽兩聲歌。
憶得陶潛語,
羲皇無以過。
常憂到老都無子,
何況新生又是兒。
陰德自然宜有慶,
皇天可得道無知。
一園水竹今為主,
百卷文章更付誰。
莫慮鹓鶵無浴處,
即應重入鳳皇池。
驛路崎嶇泥雪寒,
欲登籃轝一長嘆。
風光不見桃花騎,
塵土空留杏葉鞍。
喪乘獨歸殊不易,
脫驂相贈豈為難。
幷州好馬應無數,
不怕旌旄試覓看。
何處春深好,春深御史家。
絮縈驄馬尾,蝶繞繡衣花。
破柱行持斧,埋輪立駐車。
入班遙認得,魚貫一行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