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君御諸作
碧水丹崖不自由,無因闌入會仙樓。布帆飽趁瀟湘水,幾處青楓黃葉舟。
溪鳥溪花盡寄聲,花源無路只空行。陶潛老被漁翁誤,枉把青山累后生。
溪流片片疊春紗,紅樹前頭又一家。寄語青門種瓜叟,種瓜先種枕頭瓜。
打疊歌鬟與舞裙,九芝堂上氣如云。無緣得見金門叟,齒落唇枯嬲細君。
碧水丹崖不自由,無因闌入會仙樓。布帆飽趁瀟湘水,幾處青楓黃葉舟。
溪鳥溪花盡寄聲,花源無路只空行。陶潛老被漁翁誤,枉把青山累后生。
溪流片片疊春紗,紅樹前頭又一家。寄語青門種瓜叟,種瓜先種枕頭瓜。
打疊歌鬟與舞裙,九芝堂上氣如云。無緣得見金門叟,齒落唇枯嬲細君。
碧水映著紅色山崖,身不由己;沒有緣由能登上那入仙的高樓。布帆飽乘瀟湘江水,幾處可見青楓下黃葉覆舟。溪鳥與溪花仿佛都在傳聲,桃花源無路可尋只能空行。陶淵明老來被漁翁誤導,空將青山累了后世之人。溪流如片片春紗層疊,紅樹前又現一戶人家。寄話給青門種瓜的老者,種瓜先要種好枕頭瓜。收拾起歌女的發鬟與舞裙,九芝堂上瑞氣如云。無緣得見朝廷中的老者,齒落唇枯還要糾纏妻子。
丹崖:紅色山崖,常指自然勝景。
闌入:擅自進入,此處指無由進入。
布帆:布制船帆,代指行舟。
青楓黃葉:秋日景象,烘托蕭瑟氛圍。
寄聲:托物傳聲,指自然景物似在傳遞信息。
花源:化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代指理想中的隱逸之地。
青門種瓜叟:指秦末東陵侯召平,秦亡后于長安青門外種瓜,此處借指隱逸者。
九芝堂:或為華麗堂室之名,代指宴樂場所。
金門叟:代指朝廷中衰老的官員(金門指漢代宮門金馬門)。
嬲(niǎo):糾纏、騷擾。
細君:古代對妻子的謙稱。
此詩為酬答友人“君御”之作,具體創作時間與背景未見于明確史料。結合詩中“荅”(同“答”)字及內容推測,當為詩人與友人唱和時所作,或涉及行旅見聞與人生感慨。
全詩以自然行旅為引,借景抒懷,融合對隱逸理想的反思與現實生活的體悟,用典自然,語言質樸,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細膩觀察與哲思。
華鬘寶靨自嬌嗔,
翩爾淩波誤洛神。
靈風神雨無心事,
不分桃花忽惱人。
誰憐大第多奇景
自愛貧家有古風
會向紅塵生野思
始知泉石在胸中
夢草池南璧月堂。綠陰深蔽日,囀鸝黃。淡蛾輕鬢似宜妝。歌扇小,煙雨畫瀟湘。
薄晚具蘭湯。雪肌英粉膩,更生香。簟紋如水竟檀床。雕枕并,得意兩鴛鴦。
國家元氣是人材,
稍露光芒盡力摧。
今日舉朝皆婦女,
邦衡此語亦誠哉。
目盡盤山樹,
天邊雁數行。
客心愁歲暮,
風雪過漁陽。
侶得瑤池跨鳳群,半天彩谷夜繽紛。
可知鸞羽飛如霧,故自簫聲吹入云。
綺疏金幌錦為扉,玉宇丹霞望不違。
露冷羽衣簫轉咽,月移樓影鳳頻飛。
高捲冰簾引鳳儀,鳳聲還似管中吹。
不須席上求凰曲,自有和鸞絕妙辭。
幽意每不愜,獨行謝朋儔。今朝暑未退,且作城南游。
城南古勝地,漫漫隱林丘。下有采蓮人,蓮花過人頭。水漲一痕碧,香浮數頃秋。參差互相望,衍漾分平疇。
好風穆然至,解袂臨清流。即此得間曠,終日忘淹留。
高興會有盡,飛光忽我遒。暝色送歸棹,明月非所求。
重簾復幕鎖蛾眉,銀燭金荷醉舞衣。長為扶頭欠?酒,不關禪病減腰圍。
翻頭作尾掉枯藤,臘月花開更造冰。何似清歌倚桃李,一爐沈水醉紅燈。
功成疏寵位,興洽在林塘。
地擬青門勝,人歡綠野堂。
卷簾邀月上,垂釣引杯長。
清世冥鴻意,無勞問阮康。
今朝臘月二十五,
明朝臘月二十六。
風前唱起仰山歌,
人皆道是云門曲。
羌笛頻吹喚奈何,離情分付大江波。樓頭忍復看楊柳,山徑空思采薜蘿。鄉夢漸同秋葉少,客愁翻比暮云多。庾郎莫苦吟詞賦,心鐵難禁日夜磨。
匆匆轉徙到黎陽,多難何堪念萬方。足托危巢同紫燕,身逢浩劫又紅羊。驚聞鼙鼓思廉頗,輕棄燕云誤敬瑭。千里家山烽火隔,徘徊空向白云望。
斜日滄江岸,寒煙獨樹村。
空階余鳥跡,落日滿柴門。
心靜聞天籟,行吟惜蘚痕。
天涯知己隔,此意向誰論。
番檨花開又一年,
不寒不暖早春天。
開正復喜開春宴,
贏得詩狂更酒顛。
細柳拖煙,織就亂絲多少。怪擲處、金梭偏小。一枝飛繞。數聲啼了。澀新簧、薄寒猶峭。
嬌音斷續,短夢綠窗驚曉。弄春陰、翠翻紅笑。曲池人悄。落花風裊。又銜來、一番殘照。
衰葉疏林,霧中山色渾疑睡。野橋初見影橫斜,多少沖寒意。紅萼宜簪尚未。藐姑仙、低徊弄水。黃昏時候,羌笛聲聲,春愁吹起。
殘客天涯,玉簽還認花名字。一枝馳贈隴頭人,回首承平事。香雪西崦信美。路迢迢、東風刬地。鴟夷一舸,華表千年,重尋何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