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官舍雜詠十二首 其二
閉門河上館,散帙適高秋。
圖下驚山響,琴邊聽水流。
外兵陶氏隱,佳句帛公酬。
圣代容疏拙,因循謝白鷗。
閉門河上館,散帙適高秋。
圖下驚山響,琴邊聽水流。
外兵陶氏隱,佳句帛公酬。
圣代容疏拙,因循謝白鷗。
關閉房門獨坐在河岸邊的官舍中,翻開書卷在深秋時節享受閑適。觀畫時仿佛驚聞山間回響,撫琴處似能聽見流水潺湲。想起陶淵明曾辭去外兵之職隱居,又有友人以佳詩相贈酬答。圣明時代包容我這般疏懶笨拙之人,因此拖延著暫且謝絕了歸隱白鷗的念頭。
散帙(zhì):打開書帙,指翻書閱讀。帙,書套。
適:閑適自得。
外兵陶氏隱:用陶淵明典故。陶淵明曾任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職(時參軍有中兵、外兵等屬),后歸隱田園。
帛公酬:指以詩酬答友人。帛,絲織品,此處或指書寫用的材料;公,對友人的尊稱。
疏拙:疏懶笨拙,自謙之詞。
因循:拖延、將就。
謝白鷗:白鷗常為隱逸的象征,謝即辭謝,指暫未選擇歸隱。
此詩為秋日于官舍中所作。作者或任職期間,秋日閑居官舍,翻書觀畫、撫琴聽秋,觸景生情,結合個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與當下官居的安適,寫下此詩以抒懷。
詩以‘秋日官舍’為背景,通過日常閑適場景的描寫,暗含隱逸之思與對現狀的滿足,語言平淡而意蘊悠長,展現了詩人在官居與隱逸間的微妙心境,是秋日即景抒情的小品佳作。
每日登山作賦還,常馀蒼翠染眉間。昨宵更作游仙夢,攜爾同登萬仞山。
閒愛脩篁靜愛山,清陰秀色座中看。老來漸得悠然趣,天際浮云任往還。
至后寒梅未苦繁,臘前暖蝶已偷還。隔林日射池光動,碎卻池中倒影山。大熟仍教得大晴,今年又是一升平。升平不在簫韶里,只在諸村打稻聲。問渠田父定無饑,卻道官人那得知。未送太倉新玉粒,敢先云子滑流匙。畦蔬甘似臥沙羊,正為新經幾夜霜。蘆菔過拳菘過膝,北風一路菜羹香。長亭阿姥短亭翁,探借桃花作面紅。酒熟自嘗仍自賣,一生割據醉鄉中。豐年物物總欣驩,不但人和畜亦蕃。簸處金膚肥彘母,舂馀珠屑飽雞孫。山路肩輿倦仆夫,家兄為我酒頻沽。賣薪人散知城近,啼柳烏忙覺日晡。誰練苕花作雪茸,更將楓葉染猩紅。姮娥不認推青女,青女又還推化工。忽見輕綃三兩重,橫遮萬丈翠屏風。老夫細熨?松眼,卻是青原隱霧中。春時宿處雨浪浪,至后重投張氏莊。際晚烏銀何許買,夕陽特地戀寒窗。
小臥竹間齋,幽懷得好開。病從涼后減,雨及望時來。兩屩山千疊,諸雛飯一杯。吾生計此耳,無夢到燕臺。
仙鳧未下舟霄去,海上先傳青鳥音。五代相看春色早,一堂偏受圣恩深。吳門芳草生新思,南國甘棠結素心。秪是承家知不忝,尊前聊贈越人吟。
邇來仰止乙山峰,瑞氣騰騰接太空。百里弦歌嘉會里,一方民物泰和中。樓臺散彩家家月,楊柳留人處處風。筆底盡描難了了,欲從閶闔語夔龍。
憶昔負笈日,白雪認紅梅。春城高樹下,西風黃葉飛。郭師憐商隱,王師山谷才。寒窗溫李杜,清夜酌新醅。相攜萬里路,最憶是峨眉。倏忽十九載,秋霜歲月催。京華無倦客,嶺表孤鷗頹。故人忽入夢,遺我五色杯。惝恍松江酒,迷離妝鏡臺。華清池上柳,白山雪皚皚。滄浪千古事,今夜一徘徊。馥郁悄然逝,花霧尚縈懷。
碧空下涼露,玉樹生秋風。朝回別行客,目送南飛鴻。青冥浩無際,去去不可從。懷君先大夫,夙昔遭奇逢。潛邸識真主,不羨漢呂公。列職清華地,最沐恩寵隆。一朝忽仙逝,惕然動宸衷。推恩錫世祿,不獨榮厥躬。接武登鳳池,垂紳侍重瞳。累績升少卿,出入丹禁中。侍從歷四朝,眷遇期有終。齒力尚未衰,歸思何匆匆。封章荷俞允,拜命辭九重。故鄉有先隴,郁郁羅青松。歲時伸祀禮,誠意潛感通。忠孝求無愧,令望垂不窮。
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都說長州多絕景,東村只數隱君家。開窗正與青山對,繞屋偏宜綠樹遮。梯傍西巖收筍蕨,船來南泖買魚蝦。日長門外無人過,時仗清風掃落花。
鼎湖龍去不知秋,湖水依然入海流。仙杖凌虛嗟帝遠,鳥號墮地是誰收。天空鷗鷺聯翩起,波暖黿鼉赑屃浮。西望崆峒重回首,白云千里去悠悠。
一代才人嘯大旗,乘風歸去月圓時。長憶少年開我竅,《唐詩小札》啟蒙師。遺集堆床痛不堪,瓊思玉想嶺之南。知君仙去無多憾,詞客如云氣正酣。
家書幾時封,幸為封仔細。封訖寫路程,庶幾易傳遞。
鳴騶入古寺,借榻近高僧。欲聽三乘法,因傳五夜燈。茶煙浮竹暗,花雨向階凝。猶自牽塵鞅,皈依惜未能。
夕陽生晚愁,杜蘅秋浦闊。欲采寄遠人,可望不可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