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茶園三首
竹雞花外弄輕煙,桑柘深深雨后天。過客曾聞遠人說,嚴州風土半宜綿。
打鼓發船灘上去,健兒群立候晴暉。明朝又是嚴陵道,無數青山尚客衣。
新逢逆旅酒家仙,濯足常揮子母錢。袖得元龍詩句在,數行行草似張顛。
竹雞花外弄輕煙,桑柘深深雨后天。過客曾聞遠人說,嚴州風土半宜綿。
打鼓發船灘上去,健兒群立候晴暉。明朝又是嚴陵道,無數青山尚客衣。
新逢逆旅酒家仙,濯足常揮子母錢。袖得元龍詩句在,數行行草似張顛。
竹雞在花叢外輕煙中啼鳴,雨后桑柘樹林顯得格外幽深。過往的客人曾聽遠方人說,嚴州的風土多半適宜種棉花。船在灘上打鼓出發,健壯的船夫們站著等待晴朗的陽光。明天又要踏上嚴陵的道路,無數青山仿佛還沾染著游子的衣塵。剛遇到旅店中如仙人般的酒家,洗腳時常常拿出零錢。袖中帶著元龍的詩句,幾行草書就像張旭的風格。
竹雞:一種鳥。
桑柘:桑樹與柘樹,泛指農桑之事。
嚴州:地名。
綿:通“棉”,棉花。
健兒:指船夫。
逆旅:旅店。
子母錢:零錢。
元龍:指代有詩作的人。
張顛:指唐代書法家張旭,他嗜酒善草書,人稱“張顛”。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是在旅途中經過嚴州等地。當時嚴州可能農桑發達,適宜種棉,詩人在旅途中記錄下自己的見聞和感受。
這首詩描繪了嚴州的風土人情和旅途景象,展現了詩人旅途中的生活片段。詩風質樸,具有一定的生活情趣,反映了當時當地的社會風貌和詩人的心境。
此君風致極蕭閑,合與胎仙共一班。千歲影迷蒼雪里,九皋聲在綠云間。平安莫謾傳書去,徑造休教報客還。掛向芝房無點俗,長年相對悅清顏。
等為愛染世間心,神足甚于機械深。莫怪如來斥卑賤,今人學只助荒淫。
暖日暄風上柳條,樓船晨溯越江潮。腰懸玉佩趨辰極,手捧金函入圣朝。魯國生徒圍講座,燕臺豪俠避行軺。棠陰婺里關情切,荔子閩鄉送目遙。藉草定過平樂市,看花頻宿灞陵橋。天浮太液明霞麗,地接甘泉湛露饒。彩筆何方留鼓吹,朱弦隨處葉簫韶。南皮舊事猶飛動,北海新盟未寂寥。駿骨千群隨顧盼,雄心八極任游遨。空囊歷歲藏孤刺,陋巷經時掛一瓢。洞里秦人捫峭茜,山阿楚客寄嶕峣。觀禾乍許親田父,伐木偏能問野樵。敢謂龍蛇同奮蟄,深知鵬鴳異逍搖。移床實奉元規宴,下榻虛煩仲舉招。荏苒三卿回獨坐,逡巡九列讓元僚。從知岳牧明堂近,蚤伴皋夔翊帝堯。
涼風起空闊,即漸吹寒聲。路遠衣裳單,良人久從征。妾身廑機杼,唯恐衣未成。短裁便鞍馬,密縫憂遠行。夫君昔辭家,王事迫期程。守邊十馀載,殺氣猶崢嶸。君以身徇國,妾亦死誓盟。志同心不改,庶保身后名。
道啟鄉先哲,名垂世大儒。宮墻猶闕里,祠宇故橫渠。撒坐緣歸正,懸銘為砭愚。平生勤仰止,何曰一摳趨。
湖上飛云蔽洞庭,雪風紅萼對冥冥。人無欲去將歸意,花作孤妍百丑形。
石鼓鐫功元自缺,秦碑頌德久應訛。一時篆籀今誰解,白發江南玉雪坡。
蘆花已老。蓼花已老。江腹沖風,山頭殘照。暮煙不辨棲鷗。識歸舟。歸舟照顧新洲閣。驚波惡。別揀深灣泊。南津北濼,水村總沒人家。莽平沙。
束書出城闉,來住溪上宅。五年喪亂中,奔走身如客。今春復遠游,相望遠東北。冷況雖蕭條,文會多舊識。我亦曾相從,湖海念疇昔。仄聞風月佳,無由分半席。書樓敞高明,遠對群峰碧。主人頗閒暇,登陟時整屐。君今喜賦歸,溪深鮮可食。世道尚艱危,幸此居山澤。臨風接清談,逍遙寄茲夕。
先生讀書不閉戶,坐閱鴻濛窺太古。衣冠瀟灑武前修,禮樂從容出東魯。文章光焰駕李杜,李杜后來稱獨步。談辯風生四座春,胸中別有天臺賦。相逢抵掌不露機,卻說少年騎馬時。春光淡沱隨所之,好山好山多賦詩。轉首東風吹馬耳,猶記松陰調綠綺。杖藜不憚步行遲,孰謂畫圖無乃是?我生山野無所謀,白日灌園夜飯牛。安得先生與之游?買酒共上黃鶴樓。
旅舍空時家又空,秦關燕塞路難通。吾兒莫道饑寒苦,君子原來亦固窮。
蠻煙西盡古交州,萬里軍容鎮上游。柱后惠文加九錫,師中神武足千秋。降夷不用開關款,折節猶多借箸籌。詩草忽從鴻雁至,和歌誰可并應劉。
虞人百里奚,所鬻五羊皮。有得其說者,乃是公孫枝。獻諸秦穆公,四境不足治。賢者倘不遇,后世誰當知。
鳳去空馀舊浴池,竹梧交蔭翠參差。云隨屐齒生松磴,泉合琴心瀉石陂。幽討平生如此少,清閑今日許誰知。道人為筑紬書室,杖履來游更卜期。
君泛脂江我泛婁,沙棠小槳木蘭舟。醉吹鐵笛珠簾底,端為風流刺史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