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十五首 其十四
山花如錦水如藍,
親見文殊接話談。
十字街頭輕一拶,
前三三對后三三。
山花如錦水如藍,
親見文殊接話談。
十字街頭輕一拶,
前三三對后三三。
山間的花朵像錦緞般絢麗,溪水如湛藍的天空,我親眼見到文殊菩薩與人交談。在熱鬧的十字街頭輕輕一逼問,前三三與后三三相互對應。
如錦:像錦緞一樣,形容山花色彩絢麗。
如藍:像藍色的染料,形容水的湛藍。
文殊:即文殊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象征智慧。
接話談:指與人交談。
拶:逼迫、擠壓,這里有逼問、點化的意思。
前三三對后三三:這是禪宗的一種說法,具體含義較隱晦,有多種解讀,大致與佛法的某種道理、因緣對應相關。
這是宋代僧人創作的禪詩。宋代禪宗發展興盛,禪僧們常以詩歌來表達對佛法的領悟和修行的心得。此詩可能是作者在日常修行或感悟佛法過程中,結合自然景象和對佛法的思考創作而成。
這首詩主旨是傳達佛法智慧與生活的融合。其特點是以自然和生活場景入詩,用簡潔語言闡述禪理。在文學史上,這類禪詩豐富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題材和內涵,展現了禪宗文化的獨特魅力。
推枕起新晴,披衣向小明。坐忘新病減,夢少夙心清。軋軋開鄰戶,鼕鼕殺縣更。跛奴呼具盥,旋起繞花行。
猛虎本居深山,我可不入,彼來亦難。誰令爾,今來市中游。盡日攫人食,撐腸拄腹無歇休。我欲擊之,刃不在手,欲往告泰山之君,陸無車水無舟。猛虎聞言向我怒,我命在天匪虎懼。嗟嗟虎尚有時,鴟鸮遺音寧爾知。
兵形窮勝負,史法貫興衰。落落雖殊眾,恂恂不迕時。位卑名自重,才大命須奇。世俗那能識,傷嗟止為詩。漆燈無復曙,柏徑不知春。南紀光華減,中朝俊秀貧。凄清千古韻,寂寞一丘塵。異日昭亭下,方多瀝酒人。
粉膩脂殘飽世情,況兼疲病損心兵。十年一覺文壇夢,贏得洋場惡少名。
云薄天澄霽,風清晝益涼。素商將奮振,繁卉畏凋傷。夢入漁樵社,身慚鹓鷺行。歸裝知有日,南國稻粱香。
莫道江南夢里遙,白楊明日便蕭蕭。門人盡愛傷春句,不擬招魂與大招。
柴門舊日經游駐,留得風煙在故居。為問盤中陳處士,溪山清興近何如。
數日陰雨復寒凝,沙邊草閣非倦登。梅花蕭條竹枝瘦,大似不禁風雪凌。枇杷花開繞舍香,竹枝披拂映滄浪。舊雨故人不相遇,亦可寄書來草堂。空山寥寥獨抱琴,時過谷口之云林。自從幽人采芝去,不見鹿鳴雙澗陰。夕陽在山云在松,松間石上憶相逢。西林問訊屢有約,且可會面得從容。
江上春波煙霧昏,江南游子怨銷魂。五侯池館歌鐘沸,爭信麻衣憶故園。
故人居海上,花竹繞幽棲。水檻晨呼鴨,風檐晚祝雞。客來樽有酒,歌罷醉如泥。謾說書連屋,書簽總懶題。
聞說徵君后,猶存版筑中。天恩何日及,世道此時窮。黃耳書難保,青蚨篋已空。倚門惟有母,華發對秋風。
生平日向久要尋,留取孤腸不愧今。一別自分居索共,有懷倍覺遠思深。榕江梧掖三年夢,丹闕蓬門兩地心。愁入燕天舒望眼,西風回首嶺云禁。
大麥結穗牛尾長,小麥滿地秋云黃。清漣堂前今日雨,中有廬山湯餅香。故人喚我廬山住,欲買茅椽近廬阜。得田于我復何求,只就天公覓甘澍。天隨農父與陰晴,云共東風作朝暮。山南山北水長流,下田高壟禾無數。秫堪釀酒醉不醒,飯可充饑飽摩肚。先生不管醉尉呵,柱杖尋游繞山去。
游山不合作前期,便被山靈圣得知。只等五更傾一雨,三更猶是月明時。
推弦拂柱,歌我浩曲。浩曲未歌,腸中躑躅。青青前溪,可鑒光儀。他心自喜,我心自悲。河中有船,不載客還。尊中有酒,不令客歡。棲棲何者,歸以為期。絺衣生虱,鞋襪多泥。世人結交,安得常好。他鄉寄食,安得常飽。主人良賢,客興愁嘆。報恩雖易,受恩實難。野雞喔喔,夜長不曉。披衣庭除,月沒樹杪。士貧者賤,客久者貧。不如歸去,可以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