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秀才歸閩
荊門來幾日,欲往又囊空。
遠客歸南越,單衣背北風。
近鄉微有雪,到海漸無鴻。
努力成詩業,無謀謁至公。
荊門來幾日,欲往又囊空。
遠客歸南越,單衣背北風。
近鄉微有雪,到海漸無鴻。
努力成詩業,無謀謁至公。
你從荊門來此沒幾天,想要回去卻囊中羞澀。遠方的客人要回到南越,穿著單衣迎著北風前行。臨近家鄉時微微有雪,到海邊漸漸看不到鴻雁。努力在詩歌創作上有所成就,不要想著去拜見權貴謀求功名。
荊門:地名。
南越:今福建、廣東一帶。
鴻:大雁。
至公:指權貴。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可能社會存在一些通過攀附權貴求取名利的現象,詩人的友人朱秀才可能因經濟困難準備歸鄉,詩人寫下此詩送別并給予勸勉。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給予勸誡。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友人歸鄉情景的描寫,展現其困境。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友人的真摯情誼和對世風的態度。
宿霧開天霽,寒郊見初日。
林疏照逾遠,冰輕影微出。
豈假陽和氣,暫忘玄冬律。
愁抱望自寬,羈情就如失。
欣欣事幾許,曈曈狀非一。
傾心倘知期,良愿自茲畢。
常愛凌寒竹,堅貞可喻人。
能將先進禮,義與后凋鄰。
冉冉猶全節,青青尚有筠。
陶鈞二儀內,柯葉四時春。
待鳳花仍吐,停霜色更新。
方持不易操,對此欲觀身。
玄鳥初來日,靈仙望里分。
冰容朝上界,玉輦擁朝云。
碧落流輕艷,紅霓間彩文。
帶煙時縹緲,向斗更氤氳。
仿佛隨風馭,迢遙出曉雰。
茲辰三見后,希得從元君。
晴曉初春日,高心望素云。
彩光浮玉輦,紫氣隱元君。
縹緲中天去,逍遙上界分。
鸞驂攀不及,仙吹遠難聞。
禮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紛。
人歸懸想處,霞色自氛氳。
但慮彩色污,無虞臂胛肥。
(段成式記,長安菩薩寺有畫維摩變,為俗講僧文淑裝之,筆跡盡矣,故興元鄭尚書題句云云)。
縑素傳休祉,丹青狀慶云。
非煙凝漠漠,似蓋乍紛紛。
尚駐從龍意,全舒捧日文。
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
裂素觀嘉瑞,披圖賀圣君。
寧同窺汗漫,方此睹氛氳。
結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淺。
睡臉寒未開,懶腰晴更軟。
搖空條已重,拂水帶方展。
似醉煙景凝,如愁月露泫。
絲長魚誤恐,枝弱禽驚踐。
長別幾多情,含春任攀搴。
緩步洛城下,軫懷金谷園。
昔人隨水逝,舊樹逐春繁。
冉冉搖風弱,菲菲裛露翻。
歌臺豈易見,舞袖乍如存。
戲蝶香中起,流鶯暗處喧。
徒聞施錦帳,此地擁行軒。
靄靄青春曙,飛仙駕五云。
浮輪初縹緲,承蓋下氤氳。
薄影隨風度,殊容向日分。
羽毛紛共遠,環佩杳猶聞。
靜合煙霞色,遙將鸞鶴群。
年年瞻此節,應許從元君。
琢玉性惟堅,成壺體更圓。
虛心含眾象,應物受寒泉。
溫潤資天質,清貞稟自然。
日融光乍散,雪照色逾鮮。
至鑒功寧宰,無私照豈偏。
明將水鏡對,白與粉闈連。
拂拭終為美,提攜佇見傳。
勿令毫發累,遺恨鮑公篇。
五云從表瑞,藻繪宛成圖。
柯葉何時改,丹青此不渝。
非煙色尚麗,似蓋狀應殊。
渥彩看猶在,輕陰望已無。
方將遇翠幄,那羨起蒼梧。
欲識從龍處,今逢圣合符。
共愛東南美,青青嘆有筠。
貞姿眾木異,秀色四時均。
枝葉當無改,風霜豈憚頻。
虛心如待物,勁節自留春。
鮮潤期棲鳳,嬋娟可并人。
可憐初籜卷,粉澤更宜新。
茫茫塵累愧腥膻,強把蜉蝣望列仙。
閑指紫霄峰下路,他日更來人世看,又應東海變桑田。
曲臺送春目,景物麗新晴。
靄靄煙收翠,忻忻木向榮。
靜看遲日上,閑愛野云平。
風慢游絲轉,天開遠水明。
登高塵慮息,觀徼道心清。
更有遷喬意,翩翩出谷鶯。
時令忽已變,行看被霜菊。
可憐后時秀,當此凜風肅。
淅瀝翠枝翻,凄清金蕊馥。
凝姿節堪重,澄艷景非淑。
寧祛青女威,愿盈君子掬。
持來泛樽酒,永以照幽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