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臺 見《常州詞錄》
春夢驚回,槐陰盡捲,闌前暗斗深秋。雨細風疏,廿番花信皆休。
叢殘已分同芳草,仗輕云、扶上瓊樓。最堪憐、淺笑輕顰,還抱新愁。
東皇應是嫌幽獨,悵霜天寥迥,秾艷都收。容我清狂,一般顧影籬頭。
閑情陶令常相憶,嘆江梅、沉夢汀洲。好憑他、丹桂清芬,伴我忘憂。
春夢驚回,槐陰盡捲,闌前暗斗深秋。雨細風疏,廿番花信皆休。
叢殘已分同芳草,仗輕云、扶上瓊樓。最堪憐、淺笑輕顰,還抱新愁。
東皇應是嫌幽獨,悵霜天寥迥,秾艷都收。容我清狂,一般顧影籬頭。
閑情陶令常相憶,嘆江梅、沉夢汀洲。好憑他、丹桂清芬,伴我忘憂。
春天的夢被驚醒,槐樹的濃蔭已卷去,欄桿前暗暗迎來深秋。細雨微風,二十番花信都已過去。本已料定如殘花般與芳草同命運,卻依仗輕云,被扶上瓊樓。最讓人憐惜的,是那淺笑輕皺眉頭,還懷著新愁。春神大概是嫌這花幽獨,惆悵霜天遼闊,艷麗的花都已凋零。容我清狂,同樣在籬邊顧影自憐。常想起有閑情的陶淵明,嘆息江梅在汀洲沉夢不醒。好在能憑借丹桂的清香,伴我忘掉憂愁。
春夢驚回:春天的夢被驚醒。
槐陰盡捲:槐樹的濃蔭已消失。
廿番花信:古人把從小寒到谷雨的八個節氣中的每一節氣分為三候,每候對應一種花信,共二十四番花信風。這里說“皆休”,表示花期已過。
分:料定。
東皇:司春之神。
秾艷:艷麗的花。
陶令:指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
江梅:一種野生梅花。
由于《常州詞錄》收錄眾多詞人作品,此詞具體創作背景不詳。從詞中描繪的深秋景象和情感來看,可能創作于秋季,詞人或許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不如意,產生了幽獨、愁悶的情緒。
這首詞主旨圍繞深秋的感慨與愁緒。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細膩,借景抒情與用典結合巧妙。在文學上展現了婉約詞的風格特色。
訪爾巖棲者,迢迢披荔從。閑扉掛層瀑,危路隱千峰。白首鹴裘客,青山石戶農。浮生能幾日,一別十年逢。
蛋戶紛無數,為生傍水村。食魚多子女,在艇有雞豚。罾布時能作,漁歌亦未喧。夜來西潦發,笭箵滿江門。
輕橈蕩北渚,中流拗藕絲。藕絲不可斷,纏綿會有時。
因戒倦輪飄,習障從塵染。四衢道難辟,八正扉猶掩。得理未易期,失路方知險。迷涂既已復,豁悟非無漸。
何處難忘酒,年光似擲梭。清明憐已過,春色苦無多。席上紅牙板,花前皓齒歌。此時無一盞,爭奈牡丹何。
扶疏窗外竹,歲暮亦可愛。蕭散軒中人,高節凜相對。清寒入夢境,風雨號萬籟。覺來聞雪落,淅瀝珠璣碎。饑腸出佳句,亹亹入三味。華堂沸絲竹,此樂付兒輩。
樓上鐘殘人漸定。庭戶沉沉,月落梧桐井。悶倚瑣窗燈炯炯。獸香閑伴銀屏冷。淅瀝西風吹雁影。一曲胡笳,別后誰堪聽。誓海盟山虛話柄。憑書問著無言應。
太傅數日別,劉公一紙書。
沙角潮平地軸寬,多君浪跡勝嚴灘。鵝潭倒影涵山郭,鷗侶將雛近釣竿。煙雨南來云漠漠,牂牁東注水漫漫。畫船盡載沉香去,閒與兒孫倚棹看。
夔峽民淳獄訟稀,使君無事只吟詩。才疏政拙形容陋,深愧邦人為立祠。
吳刀斷水水難分,藉景忘憂憂轉頻。丹棘空長辭草鹿,白頭猶見倚門人。漸鄰惡雪屠冬候,別字黃花擾饌辛。葉上有蟲秋唧唧,汝南傷別北堂辰。
斑竹岡前煙霧開,京臺高筑望蓬萊。論才卻是馮唐老,使酒誰招季布來。
曾被秦人笑沐猴,錦衣東去更何求。可憐瞭瞭重瞳子,不見山河繞雍州。千古興亡莫浪愁,漢家功業亦荒丘。空馀原上虞姬草,舞盡春風未肯休。
笑問鷗盟,所不同心,有如大江。念淵明漫仕,雖輕斗粟,弦歌有得,難慕柴桑。相業流芳,元樞新躅,拈作先生一瓣香。長生酒,仗西風桂子,吹到河陽。湘江。笑綰銅章。便好筑綿州六一堂。看千年遼鶴,重歸故里,一般明月,又上瀟湘。橐紫翻荷,官黃書詔,不待陰成蔽芾棠。中書考,更侯封酂國,湯沐寧鄉。
石頭頻送客,歸思正茫茫。水陸幾千里,琴書共一床。彤墀曾獻賦,墨綬待為郎。遙想還家日,南園荔子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