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一六八 張沖
未嘗吳果菜,
何至取吳中。
祭我必土產,
遺言敢不共。
未嘗吳果菜,
何至取吳中。
祭我必土產,
遺言敢不共。
張沖未曾吃過吳地的果蔬,哪至于一定要取用吳地的東西。他留下遺言祭祀自己必須用本地土產,后人怎敢不遵從。
未嘗:未曾吃過。
吳果菜:吳地的果蔬。
何至:哪至于。
土產:本地的特產。
遺言:生前留下的話。
共:通“供”,供給、遵從。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是為宣揚孝道而作系列詩。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作者為了弘揚張沖重視本土傳統、恪守遺言這一體現孝道的行為,以激勵世人遵循孝道。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張沖恪守遺言、重視本土傳統的孝道行為。特點是語言直白,通過具體事例傳達孝道觀念。在宣揚孝道文化方面有一定意義。
帝鄉三十年前別,江外相逢鬢已衰。清論未窮行計速,為君臨水立多時。
田園本地著,耕耘不忘初。修桑復浴種,力作共征輸。榮名愧八俊,典學欣三馀。安敢望挽汲,云林當晏如。
絕頂先秋零百草,半山回暖郁千松。下層自有留人處,何必崎嶇到上封。
地吞南極盡,波撼北溟回。
海上春無極,宮中日似年。千秋王母節,十月小陽天。草綠仙官外,花飛女樂前。金明觀水戰,競渡有樓船。
亂石倚巉巖,山徑故崎嶇。肩輿度前岡,松風吹我衣。
痛飲狂歌意未平,坐聽寒漏滴高城。裝因北海經旬滯,燭向西堂盡夜明。是處湖山重借色,他時風雨各關情。含毫漫詫雙龍合,拂曙河橋問去程。
有鶴翱翔出海風,往來蹤跡在虛空。圖不得,弄何窮,日月還教沒此中。
密密線縫裳,依依石在匡。石如心不轉,線與恨俱長。尚想精神聚,寧容發體傷。殷勤珍襲意,爾后永毋忘。
煌煌儀物,繹繹鼓鐘。奉茲寶冊,至于階東。上公相儀,列辟盡恭。拜手慈宸,福如華嵩。
每惟斯道南,七閩小鄒魯。考亭四書學,日月行萬古。我生亦何幸,私淑欣有遇。南來證文獻,令人動遐慮。斯文欠統一,正學真一縷。莆陽禮義國,斂衽殷黼冔。緬思東湖集,復齋接前緒。至今耆俊多,淵源此其祖。德閎有聞孫,邂逅快披睹。儒先教化地,師傳盛稱譽。教成畀鄰邦,祖訓有遺矩。豈但美彼芹,更思甘棠樹。一邑召可行,盡分皆有補。十室有忠信,矧此萬家聚。派近源可尋,我來重瞻溯。當年弦誦聲,溪水自東注。典刑前輩人,溪山正堪數。安得杖屨陪,安溪溪頭路。
天寶三郎,愛環睡起紅妝懶。背渠素手洗朱鉛,吹裂寧王管。羯鼓嵬坡塵散。記紅冰、淫淫淚斷。際天長,悵蜀棧青螺,錦江難浣。千古驚魂,泛蘭轉蕙光風暖。嫣然一笑尚傾城,桃李空繁滿。銀燭春宵苦短。愿青軒、流光緩緩。借諸任袖,回施新齋,捧□□□。
煮木石餐多藥灶,斷葷膻氣獨茶鐺。詩人自合長年瘦,底事梅花更瘦生。
子居招隱巖,妙解招隱詩。濟勝良有具,幽討捷若馳。秀峙王郎子,斲句時相依。異世得岳湛,連璧真妍姿。
亭下依微見遠村,亭中離恨若為論。數聲歌罷揚帆去,民吏相看有淚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