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
日日掃復灑,不容纖物侵。
敢望來客口,道似主人心。
蟻過光中少,苔依潤處深。
門前亦如此,一徑入疏林。
日日掃復灑,不容纖物侵。
敢望來客口,道似主人心。
蟻過光中少,苔依潤處深。
門前亦如此,一徑入疏林。
每天都掃地又灑水,不讓一點臟東西侵入。哪敢指望來訪客人說,這就像主人的心意。螞蟻在光亮處經過得很少,青苔在濕潤的地方長得很深。門前也是這般潔凈,一條小路通向稀疏的樹林。
纖物:細小的東西。
敢望:怎敢期望。
光中:光亮的地方。
潤處:濕潤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詩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感于掃地這一平常之事而創作。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寧靜的生活狀態,通過掃地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和內心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掃地展現詩人對潔凈、純粹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以小見大,從日常掃地之事挖掘出深刻的內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感悟和創作視角。
幾夜憐陰雨,扁舟系不行。
忽此暮云澹,澄澄皓魄生。
長江練影遠,旅客夢魂清。
莫聽南飛鳥,枝頭三匝聲。
北地秋霖不待雩,
連朝浹夜勢無馀。
沒蹄草淖深逾尺,
當院槐陰落數株。
坐托眾多如雨嘆,
竊聞星有好風殊。
眼前此意誰能會,
遠為裁詩寄大諸。
命駕訪嵇,泛舟思戴,此興甚濃。料情侔楊惲,烏烏拊缶,意輕殷浩,咄咄書空。莫訝群芳淹速異,到時序推排元自同。休悵望,任春來桃李,秋后芙蓉。
因嗟錦城四載,漫贏得、齒豁頭童。嘆里門密邇,易成間闊,詩筒頻寄,難續新工。我已懷歸今得請,念此地遲回誰似公。經濟手,看鸞臺鳳閣,晚節收功。
道林四絕初無恙,
何必騷詞抵死吟。
我識輶車曾著記,
瀟湘流盡碧波心。
綠油擁蓋張槐雨。繁英簇絳燒榴樹。無限幽懷午夢馀,憶在江南水風處。
家書題后教傳語。新種魚苗正堪數。荷錢竹粉更關心,戀著君恩未歸去。
停舟西日四三生,
共宿津頭風雨情。
須信萬緣皆有命,
肯將行止問君平。
湖光只在斷橋頭,
雨髻煙鬟一望收。
我是當年舊游客,
試憑楊柳說風流。
南朝艷跡無多,閒愁應滿淮水。樓臺煙雨,笙歌金粉,幾更人世。香骨愁花,倩妝卻月,芳盟空委。算如今猶剩,嬌桃萬點,都化作、當時淚。
一曲琵琶未已,引兵塵、驀然驚起。舊家桃葉,多時夢絕,征衫千里。寶馬重來,故階應有,玉釵潛墜。向碧城望斷,前歡后約,倩行云寄。
攬裙未結帶,
約眉出前窗。
羅裳易飄飏,
小開罵春風。
重重疊疊上瑤臺,
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
又教明月送將來。
別后玉山似舊不,
待君商訂選詩樓。
猖狂有意譏黃祖,
落拓何人識馬周。
拚作英雄甘一死,
已教貧士占千秋。
暮云最是無情物,
勾起羈腸片片愁。
鮮卑語熟更琵琶,渠向人前亦自誇。棐幾明窗那可負,喜君能記魯東家。
公圭侯印照鄉閭,到了扶陽只漢儒。不向師門論官閥,未知回賜可無殊。
耽游不覺晚,
山閣送馀暉。
鳴澗流隨馬,
殘霞落滿衣。
天空看月小,
山近見煙微。
客路有如此,
行吟可當歸。
算江南樂地,山城好、稱鳴弦。正桑徑雉馴,花村犬臥,麥隴牛眠。天公更憐饑餒,遣我侯、早晚散炊煙。瓜棗頓還幽俗,雞豚屢慶豐年。
璽書曾記漢旌賢。藩省代天言。道三異化行,七絲政好,六事功全。摩挲舊時鳧舄,看相將、飛上五云端。河內空煩借寇,道旁行羨登仙。
岸閃波光舊,
花爭柳色新。
閑攜蒼玉杖,
猶憶華陽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