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新秋病起雜題一十五首:病起見閑云
病起見閑云,空中聚又分。
滯留堪笑我,舒卷不如君。
觸石終無跡,從風或有聞。
仙山足鸞鳳,歸去自同群。
病起見閑云,空中聚又分。
滯留堪笑我,舒卷不如君。
觸石終無跡,從風或有聞。
仙山足鸞鳳,歸去自同群。
病好后看見悠閑的云朵,在空中時而聚合時而分散。我長久停留在此真是可笑,還不如云朵能自由舒展和卷縮。云朵觸碰石頭后最終沒了蹤跡,隨著風或許能聽到它的聲響。仙山上有很多鸞鳳,云朵歸去自然能與它們同群。
閑云:悠閑自在的云朵。
滯留:停留不動。
舒卷:舒展和卷縮,形容云朵的形態變化。
觸石:典出《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指云觸石而生。
仙山: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山。
鸞鳳:鸞鳥和鳳凰,常用來比喻賢德之人。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在荊州患病,病愈后看到空中的閑云,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因某些原因被困于荊州,內心渴望自由。
這首詩主旨是借閑云抒發自己對自由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閑云自比又形成對比。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感悟。
桂殿焚香酒半醒,露華如水撲銀屏。含情欲訴心中事,羞見牽牛織女星。
石上高齋倚碧空,虛檐面面拂空蒙。龍蛟影動三更月,猿鶴聲傳萬壑風。飛翠雨余浮幾席,輕花春暖灑簾櫳。先生莫自甘巖壑,廊廟終歸造化功。
月色好如此,欲吟誰起予。鉤簾望南極,散履下前除。潤氣連滄海,浮光混太虛。曠然心境會,端坐念玄初。
伯鸞不愿仕,叔度亦無官。葛越制隱服,竹皮裁小冠。所求年谷成,斯人獲茍安。庶有一畝宮,可以歌考槃。
勝跡相輝映,波濤任吐吞。至今存廢壘,終不豎降幡。宋帝遺臺去,侯王有廟存。紛華咫尺外,陵谷渺無痕。
峨嵋山并極星懸,長遣光輝甲第旋。四序玉樽歡綵服,一堂華發映朱筵。花邊舞影雙雙起,葉畔歌聲疊疊連。解道丹丘即此地,何須拔宅羨飛仙。
別來未旬月,夢寐懷斯人。允為三軍帥,拯此兩廣民。曹彬不妄殺,羊祜心更仁。仁者壽必遐,綿綿等莊椿。
不從蠻觸戰,聊學李斯書。莫笑雕蟲技,也勝粘壁枯。
架上絺衣卷翠絲,手中團扇怯風吹。侍兒不識人心別,還把紅鹽灑竹枝。
薄冰髡柳一年事,微雨長橋百歲心。隔岸樓臺似無礎,昏昏燈影自浮沉。
秋寒聚陰云,寒重墮為雨。使我梧桐凋,染我楓態舉。安肯怪蕭瑟,但覺吾季嫵。昨暮披夾罩,今晨備絨羽;自笑心先秋,豈便寒如許。久倦稿紙間,如囚望赦恕。明將一出觀,為我晴半午。石下高隱者,前溪待已苦。
何許端溪縣,今惟碧玉林。挹香分地脈,瀹錦透波心。合沓藤枝覆,逶迤竹徑深。雖非遠城市,寧異漢川陰。
海嶠千峰插漢齊,每因松竹問幽棲。江山舉目成圖畫,天地從人作品題。身隱不妨隨鹿豕,門閒應得長蒿藜。何須綠野功成后,始是黃梁夢破時。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墩姓尚隨公。謝公陳跡自難追,山月淮云祗往時。一去可憐終不返,暮年垂淚對桓伊。
嫩綠桐陰夾道遮,爛紅野果壓枝斜。日烘細草香無價,況有三枝兩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