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六 康叔
勿云服父事,不敬亦無傷。
元惡與大憝,邦刑自有常。
勿云服父事,不敬亦無傷。
元惡與大憝,邦刑自有常。
不要說只是奉行父親交代的事,就算不恭敬也沒什么傷害。那些首惡和大奸之人,國家的刑罰自會有規定來懲處他們。
服父事:奉行父親交代的事情。
元惡:首惡,大惡人。
大憝(duì):指極惡之人。
邦刑:國家的刑罰。
有常:有一定的規定、準則。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是對古代賢孝之人故事的詩歌總結。康叔是周文王的兒子,周公旦平定叛亂后封他到衛國。此詩創作可能是為了宣揚康叔治理國家時公正執法、維護正義的賢德,以勸誡世人。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對惡行要嚴肅對待,公正執法。其特點是語言質樸、觀點明確。在宣揚賢孝文化方面有一定價值,為后世了解古代賢人的理念和品德提供了資料。
道洽二儀交泰,時休四宇和平。環佩肅于庭實,鐘石揚乎頌聲。
相逢游子嘆無衣,回首攀條往跡非。故國纖腰隨日減,長途冷眼看人稀。九邊羌笛愁天遠,十月鄉心傍雁飛。休向都門問青瑣,一般蕭瑟與時違。
東君回馭百花闌,萬戶春深鶯舌殘。魏紫姚黃都賞遍,沉香誰更倚闌乾?
秋入眼角,春生鼻筒。鉗錘堅外,橐籥虛中。世機抱甕之拙,道用斲輪之工。蜂采華房兮蠟脾釀蜜,犀酣桂轂兮兔鼻流通。
飲馬投錢岸,解釣剖璜津。風絲曳香餌,覆杯懷昔人。
搗衣出虛榭,停杵登西樓。月色爛如晝,千山今夜秋。游子不顧返,時節空淹留。
寒宜絮帽蒙頭坐,暑稱松風灑頂涼。蟣虱更無依附處,方知清野策為長。
駮駮山蒼雜水紅,不如冷眼看秋風。北鴻已望江南起,飛過榆林月正中。
雨浥輕塵,風吹淡馥,一灣流水田田。亭亭紅萼,翠蓋滴珠圓。勝賞偏逢夏健,陪游屐、蒲箑都捐。濠梁興,引車虛左,一似信陵賢。西園。初識路,東阡北陌,第五橋南。有幽篁結靄,老樹參天。散坐聽詩讀畫,蕭閒趣、雅稱林泉。飛濺急,碧筒勸酒,歸去冷云偏。
安得趙充國,邊屯盡力籌。稼通秋塞迥,水引雪山流。烽燧雖云息,倉箱尚可憂。荒垣多曠土,使者亟須謀。
思蜀寸心折,歸吳雙鬢衰。今年脫虎口,昨夜夢蟆頤。死隔平時友,愁吟別后詩。江山應好在,誰記踏青期。一作劍關客,閑游將十年。不嫌狂駭俗,自許醉知天。瑞草溪橋路,青衣野廟壖。霜天獵歸處,萬里入橫鞭。來從云棧北,行度雪山西。故事談金馬,遺蹤訪石犀。閑情淡于水,豪飲醉如泥。壞壁塵封遍,何人拂舊題。玉食峨嵋栮,金齏丙穴魚。常思晚秋醉,未與故人疏。白發當歸隱,青山可結廬。梅花消息動,悵望雪消初。
曾從父老問前因,說到才情迥絕倫。今日偶然文字外,分明文字一般春。
繞澗綠猗猗,秋風吹紫蕤。如何生杜若,渾欲雜江蘺。
山城百里道,多半在岧峣。岫濕含云氣,崖香長藥苗。野田荒作路,古木仆為橋。日暮西風急,吟蟬抱葉飄。
百里春江浩渺平,春山蒼翠亂崢嶸。釣船欲放滄瀛外,沙際南風是去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