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一五一 郭原平
忍向父母墓,前頭裸袒耕。
農時每束帶,猶自泣原平。
忍向父母墓,前頭裸袒耕。
農時每束帶,猶自泣原平。
郭原平不忍心在父母的墓前穿著整齊地耕種,于是光著上身勞作。到了農忙時節,他每次系上腰帶準備勞作,還是會忍不住對著父母的墓哭泣。
裸袒:光著上身。
束帶:系上腰帶,這里指整理好衣冠。
原平:即郭原平,以孝行著稱。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是為宣揚孝道而作,郭原平是南朝宋時期著名的孝子,作者選取其孝行事跡創作此詩,以倡導社會的孝道觀念。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郭原平的孝道。特點是通過具體行為展現人物的孝行,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它是宣揚孝道文化的文學作品,對傳播傳統美德有一定作用。
江船不厭窄,船窄始宜行。
風里長先過,灘頭一倍輕。
迎親無惡處,祿養勝躬耕。
澧上春蘭早,猶堪吊屈生。
小邑來時路,宣城最近鄰。
樓臺百年舊,花竹一番新。
登覽春深日,凝思病后身。
何時對樽酒,重為洗埃塵。
城頭棟宇恰三間,楚望凄涼吊屈原。
雨洗山川百里凈,風吹語笑一城喧。
鄉書莫問經時絕,歲事初驚片葉翻。
南近清淮鱸鱖好,釣筒時問有潛吞。
決策歸田豈世情,網羅從此脫余生。
請君速治雞黍具,待我同為沮溺耕。
秋社相從醵錢飲,日高時作叩門聲。
茅廬但恐非君處,籍籍朝中望已傾。
賦傳長嘯久,書奏镈鐘新。
共嘆文章手,終為禮樂人。
遺風滿臺閣,好語落簪紳。
欲取褒雄比,終非骨鯁臣。
南山莫將歸,下訪張夫子。
黍稷滿秋風,蓬麻翳鄰里。
君年三十八,三十有歸意。
躬耕奉慈親,未覺鉏耰鄙。
讀書北窗竹,釀酒南園水。
松菊半成陰,日有幽居喜。
客來時借問,問子何年起。
新求西溪石,更筑茆堂址。
但令三歲熟,此計行亦遂。
堂成不出門,清名滿朝市。
吳越朝天功在民,當年卿相亦仁人。
曾孫終與元豐政,故老猶知異代因。
吏治清明開白日,文詞俊發吐青春。
鄴都從事堂中客,涕灑高原柏子新。
飛霜委中林,不廢長松綠。驚風振川野,未省勁草伏。
我貧客去盡,君來常不速。愧君贈桃李,永愿報瓊玉。
我性本山林,苦學筆空禿。驊騮塞康莊,病足顧難逐。
錦文衒華藻,敝褐非所續。家有五車書,恨不十年讀。
濟南昔相遇,我齒三十六。談諧傾蓋間,還往白首熟。
從君飲濁酒,過我飯脫粟。西湖多菼薍,白晝下鴻鵠。
城西野人居,柴門擁修竹。后車載鴟夷,下馬瀉醽醁。
醉眠臥荒草,空洞笑便腹。疏狂一如此,豈望世收錄。
別來今幾何,歸期已屢卜。西南有薄田,茅舍清溪曲。
耕耘三男子,伏臘當自足。君能遠相尋,布衣巾一幅。
平生未省為人忙,貧賤安閑氣味長。
粗免趨時頭似葆,稍能忍事腹如囊。
簡書見迫身今老,樽酒聞呼首一昂。
欲挽天河聊自洗,塵埃滿面鬢眉黃。
河牽一線流不斷,雨散千絲卷卻來。
煙際橫橋村十里,船中倦客酒三杯。
老年轉覺脾嫌濕,世路早令心似灰。
頼有故人憐寂寞,系舟待我久徘徊。
翠箔紅窗映大堤,遠來清飲嘆參差。
盈盈積水東西隔,脈脈幽懷彼此知。
淥酒謾傳工破悶,主人何敢怪顰眉。
明朝看月云開未,試與詹家一問龜。
晚歲事游宦,相從未嘗足。
羨君四海皆兄弟,棧中直木不容曲。
臨安老令況同科,相逢豈厭樽中床。
潦倒誰憐澗底松,歲寒尚有霜前竹。
聞道渠家八丈夫,它日歸耕免幽獨。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面山負海古諸侯,信美東方第一州。
勝勢未容秦地險,奇花僅比雒城優。
新絲出盎冬裘具,貢棗登場歲事休。
鈴閣虛閑官釀熟,應容將佐得遨游。
半畝清池藻荇香,一雙???競悠揚。
來從碧澗巢安在,飛過重城母自將。
野鳥似非官舍物,宰君昔是釣魚郎。
直言愧比奇章老,得縣無心更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