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
日惟上巳,時亨有巢。
中尊引桂,芳筵藉茅。
書僮橐筆,同人聚飲,千載神交。
日惟上巳,時亨有巢。
中尊引桂,芳筵藉茅。
書僮橐筆,同人聚飲,千載神交。
日子正值上巳節,此時聚會十分適宜。酒樽中斟滿桂花酒,芳香的筵席鋪著茅草。書僮帶著筆,志同道合的人相聚飲酒,雖跨越千載卻如同神交一般。
上巳:古代節日,在農歷三月初三。
時亨:時運亨通,這里指聚會的時機合適。
有巢:此處可理解為聚會的場所。
中尊:酒器。引桂:指斟上桂花酒。
藉茅:用茅草鋪地。
橐筆:帶著筆,橐是口袋,這里作動詞。
同人:志同道合的人。
神交:指心意投合,雖未謀面而精神相通。
上巳節是古代重要節日,人們有在這天到水邊祭祀、宴飲等習俗。此詩可能創作于三月三日,詩人與友人在王明府的山亭中聚會,眾人飲酒作樂,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上巳節的聚會,特點是語言簡潔,生動展現聚會場景。它反映了當時上巳節的風俗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節日文化的文學表達。
荊棘困松柏,風雨亂昏曉。干戈幾時息,年來費天討。孤芳如謝安,端恐非小草。此意誰人知,伊余相自保。不學桃與李,芬芳競春時。天公豈多情,清露為君遲。榮悴休問命,冷暖當自知。青熒夜窗燈,相對哦新詩。離索自可笑,衰遲誰見憐。亭亭搖落中,一枝小窗前。正色有家法,細看清且妍。浮觴未云晚,松醪吾所便。經年混蒿艾,蘊藏應待時。清香密漬沉,微風助紛披。宋玉昧秋意,乃作兒女悲。君子有所養,因君觀解頤。道人如青松,孤高不成叢。愛此黃金花,蕭然有淳風。新詩皎秋月,警我野性慵。佳意不在酒,此身今醉翁。介壽誠有取,無問人所宜。君看菊花潭,事見桃源詩。東坡百世士,敢比流俗知。相逢勿相失,不醉欲何時。黃花如故人,別久喜復面。澆泥一杯酒,安用較深淺。清霜開浮云,黃落信風捲。巖巖幽素姿,秋來不多見。
山郭西南五里強,翰林留得讀書堂。漫漫古岫云煙薄,寂寂閒坡草樹荒。數點遠村鉤望目,一間空殿鎖斜陽。山靈我為鄉人問,會許何年更有光。
金陵陳跡老莓苔,南北游人自往來。最憶春風石城塢,家家桃杏過墻開。
往歲出家不念家,此行常念在天涯。云霄巳謝螢囊憤,風木徒興鳥哺嗟。侵冷女紅愁夜色,及時庭訓虛年華。竹敲夢斷崤陵遠,徒倚空齋日半斜。
園林逃暑一閒過,竹里驚呼問小坡。客自握蘭來澤國,誰從結佩絢云窠。不辭引滿黃鵝杓,難和流徵白雪歌。卻羨卿狂誰得似,卿今曾數粵山多。
我即是東方朔,王母蟠桃手曾摘。三千年開花結實不為遲,銀箭壺中方一刻。黃金白玉夢境迷,世間那有偷桃客。
春邊忽憶暮楓姿,強向寒霜樹一旗。為上秋山心已老,山腰半到敢淩遲。
避世潛山野,輸君隱市朝。行年今欲老,太樸未全消。竹屋觀晴嶂,茶鐺煮午潮。獻芹心正切,未得友魚樵。
梅山未到未教休,到得梅山始欲愁。知道望鄉看不見,也須一步一回頭。
儒生無分上淩煙,出水清姿頗自憐。他日倘求遺逸像,江南莫忘李龜年。
危梯飛構上云端,氣象雄深勢屹蟠。萬里乾坤雙望眼,千年城郭一憑闌。銷磨丹雘風霜老,凌厲青冥星斗寒。日暮無窮懷古意,殘碑字字拂苔看。
道不分年少,朝聞夕可亡。講精文徹梵,吟好句諧唐。托質思他界,遺骸厭此方。臺宗舊游在,名共白云香。
遠似煙霏近又空,非明非夜兩朦朧。一天清露洗難退,幾樹暗云遮不窮。畫角樓臺濃淡里,殘燈院落有無中。蒼茫半逐雞聲散,又被朝陽染作紅。
夢里猶聞殿下宣,莊生蝴蝶正翩翩。詞臣識得君王意,有作應須進一篇。
清閟閣中倪處士,硬黃繭紙舊題詩。恰似仙人掌中露,消得文園病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