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覺山
白石路重重,縈紆勢忽窮。
孤峰擎像閣,萬木蔽星空。
世論隨時變,禪懷歷劫同。
良宵正冥目,海日上窗紅。
白石路重重,縈紆勢忽窮。
孤峰擎像閣,萬木蔽星空。
世論隨時變,禪懷歷劫同。
良宵正冥目,海日上窗紅。
白色石頭鋪就的山路層層疊疊,曲折蜿蜒到盡頭。一座孤峰托舉著佛像樓閣,眾多樹木遮蔽了星空。世間的言論隨時間變化,禪者的情懷歷經劫難始終相同。美好的夜晚我正閉目養神,海上的太陽映紅了窗戶。
縈紆:曲折回旋。
擎:托舉。
世論:世間的言論。
禪懷:禪者的情懷。
歷劫:歷經劫難。
冥目:閉目。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游覽三覺山時,被山中的景色和禪意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可能心境寧靜,追求精神上的超脫。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禪意的感悟。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景觀與禪理融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禪學的獨特理解。
積雨能涼故自佳,
候當秋早欲收畬。
頻宵佳月連朝霧,
霧破山空日已斜。
纖手搓來玉色勻,
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
壓匾佳人纏臂金。
萬國尊公法,
名儒發性天。
誰知今世界,
交際在強權。
敝褲囊中猶惜予,
高門旱后忽興工。
如何奢儉初終異,
一相存亡事不同。
風寒僵馬足,雪厚沒車輪。
可怪九衢內,猶多來往人。
扶植綱常百代陳,天將夫子覺斯民。
帝王師法成隆治,兆庶遵由臻至淳。
道統常垂今與古,文明共仰圣而神。
功能溯自生民后,地辟天開第一人。
請對真何事,寒蟬此日喧。
露章承內旨,詔獄見君恩。
負國罪應得,除奸功莫論!
虜氛還咫尺,朝局已全翻!
薤歌才唱已堪嗟,
莫道生平隔海涯。
曾向網山圖上見,
蛇門東去是君家。
田園未辦各身謀,兄弟今成迭去留。游宦三年方啟足,寄書千字又從頭。
白云不定山容晚,碧水無窮樹色秋?;厥姿聵蛲缈停胍蛎髟略掚x愁。
謝三船上醉同歸,黃四花邊手屢攜。巷里何曾異南北,屋頭還復記東西。
一杯相屬情猶在,千里分飛意自迷。堂下秋來足萱草,定傾家釀飫黃雞。
獨倚遙空據道周,頹墉頑鐵兩悠悠。不辭瓦石形應丑,為換人民恨未休。沆瀣飲殘猶枵腹,煙云壓重自昂頭。真成久視仙人分,看盡豪華逐水流。
草埋金馬沒銅駝,到處遣蹤《麥秀歌》。聚鐵何人成錯誤,長年見汝欲摩挲。吼風泣雨縈愁劇,負燕冠雅受侮多。我意轉銷作農器,買牛耕稼夕陽坡。
石里藏金誰辨別,
游人但見蘚痕斑。
卻被石人窺得破,
鐵船載入洞庭山。
幽閨欲曙聞鶯囀,綺窗初日微明。新妝眉畫遠山橫。此時花事了,燕子最關情。
滿地落花紅作雨,倍添春思難禁。舊歡惟有夢魂驚。東風何太劣。吹斷玉簫聲。
秋氣乍蕭森,天涯落葉深。
西風數行雁,暮雨幾家砧。
黃密埋荒徑,紅疏露遠岑。
惟留松與柏,蒼翠自成陰。
光音天上避風災,
親見三禪化劫灰。
成住壞空都一例,
且從蜃氣覓樓臺。
炎蒸三伏有無中,
十里荷花四面風。
嚴瀨蘇門兩奇侶,
一尊共德使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