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庵簡庵師三人共軸贊
謾說降龍伏虎,
徒誇對御談禪。
莫怪無門擔板,
佛來也吃粗拳。
謾說降龍伏虎,
徒誇對御談禪。
莫怪無門擔板,
佛來也吃粗拳。
不要空口說能降龍伏虎,也別白白吹噓能面對皇帝談論禪機。別怪他固執不通,就算佛來了也照打不誤。
謾說:空說,不要說。
降龍伏虎:佛教中形容高僧法力高強,能降伏龍虎,這里指吹噓有非凡能力。
徒誇:白白地吹噓。對御談禪:指在皇帝面前談論禪理。
無門擔板:比喻固執、不通達。
粗拳:指用拳頭擊打,這里表示強硬的態度。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內容推測,當時禪學盛行,可能存在一些人表面上宣揚高深的禪理,實際上并無真才實學,作者借此詩批判這種現象。
此詩主旨在于批判那些徒有其表、夸夸其談之人,倡導真實和率性。其特點是語言直白,禪意深刻。在禪詩文學中,以獨特視角展現了對虛假行為的批判精神。
瑤池池上萬芙蕖,孔雀聽經水殿虛。扇影已隨鸞影去,輕紈留得瘦金書。
轉扇來清風,援琴飛白雪。
昔泛秦淮一舸飛,角聲吹動塞云悲。如今獨聽寒窗雪,憶殺梅花舊日詩。
燕拂人衣絮撲頭,紅英滿地綠陰稠。殘春舉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樓。
吾聞水月故相攝,小水還同大虛量。誰掬銀潢下九秋,更想靈槎到天上。
綠秧平,煙樹遠,村燕聲喧,鳧雁歸來晚。自倚闌干舒困眼。一架葡萄,青得池塘滿。飲先愁,吟又懶。幾許閑情,百計難消遣。客路不如歸夢短。何況啼鵑,怎不教腸斷。
溯日著明,麗天作配。潔誠以祠,禮行肅拜。光凝冕服,氣肅環佩。庶幾昭格,祗而不懈。
圣主憂民未解顏,天教瑞雪報豐年。蒼龍掛闕農祥正,老稚相呼看藉田。
中秋先此夕,露色滿天街。桂折黃金蕊,蘭垂碧玉釵。高山懸廣座,飛瀑繞空階。會挈平原侶,經旬臥竹齋。
雙槳千荷,層波萬月,扁舟又落東湖。冷露閑鷗,如今也似城烏。淩波幾度要瓊佩,更幾回、吊楚歌呼。算都成、翳眼空華,事往難摹。傷心群玉神仙府,有西昆樓闕,東壁圖書。碧靄千門,晴宵萬萼明珠。云屏未穩華胥夢,早無端、海換桑枯。但牽情、故宇神游,淚滿菰蒲。
花落銅盤蠟炬融,逶迤春色照芙蓉。當筵行酒金釵側,隔座吹笙繡幕重。已有鸞刀飛鲙縷,未須翠釜出駝峰。夜深環佩云中過,宛在瑤臺月下逢。
道本自然,但有為、頭頭是錯。若一味談空,如何摸索。無有雙忘終不了,兩邊兼用遭纏縛。都不如、默默守其中,神逸樂。過去事,須忘卻。未來事,休詳度。這見在工夫,更休泥著。六欲不生三毒滅,一陽來復群陰剝。悟真空、抱本還元虛,為真覺。
公子無腸秋滿殼,山吏無魂飽霜萚。寒浦醉骨糟丘臺,鳴髇數肋凌煙閣。故人斜封三印紅,秋江已在吾目中。角聲喚起邊城夢,雪岸打圍蘆荻風。
大道歸孟門,蕭蘭日爭長。想得巢居時,碧江應無浪。
一尊滄海上,喜共大崖君。至道傷多故,奇文到幾分。欲論真有得,端在屏虛聞。俗吏拋公案,逍遙弄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