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二月朔廬州道上作
正月初隨雁北飛,今朝猶未過廬肥。
一春風雨車中度,百里家山枕上歸。
富貴何時頭欲白,神仙有相骨應非。
長安已共青天遠,況復三宵望紫微。
正月初隨雁北飛,今朝猶未過廬肥。
一春風雨車中度,百里家山枕上歸。
富貴何時頭欲白,神仙有相骨應非。
長安已共青天遠,況復三宵望紫微。
正月初我就像大雁一樣向北趕路,可到如今還沒走過廬州合肥。整個春天都在風雨中乘車奔波,只能在枕上夢歸百里外的家鄉(xiāng)。不知何時能富貴,人卻快要白頭,我沒有神仙的福相,成不了仙。長安已如青天般遙遠,更何況我已三晚遙望皇宮。
壬午:具體年份需結合作者生平確定。朔:農歷每月初一。廬州:今安徽合肥。
廬肥:即廬州。
車中度:在車中度過。
家山:家鄉(xiāng)。
神仙有相:指有神仙的福相。
長安:代指京城。
紫微:本指紫微垣,這里代指皇宮。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作者在壬午年二月初一于廬州道上,可能是在仕途奔波途中,歷經(jīng)艱辛卻未達目標,由此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抒發(fā)旅途感慨和人生無奈。特點是情感真摯,以平實語言表達深沉情感。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古代文人仕途奔波的心境。
咸陽原上春冥冥,南山北山相對青。山如逆旅鎮(zhèn)長在,百年過客無時停。高低岡坂縱橫道,今墳古墓知多少。年年來往換新人,恰似春風原上草。草枯只是一年期,人葬終無出土時。貴賤賢愚同一盡,何用空名萬古垂。
問眉深淺扮溫柔,空負人生大好頭。世路蒼茫身獨立,不隨帝主論沉浮。
自縛柴扉面竹林,竹梢垂雨互升沉。懸知伯子坐中意,卻即宣尼川上心。莞爾相延多野客,巍然端擁只云襟。出門步步皆生意,山到鵝湖覺已深。
紅芙蕖雜白芙蕖,紅底終稠白底疏。速折當頭一蓮葉,莫令遮卻雪肌膚。白蓮出水是青蓮,昨日微舒帶酒顏。踏月來看開盡了,露華新洗玉杯寒。
交花煜煜露生香,一味清來浣我腸。文字語言今落去,聊吹別調作醒狂。
文明門外水悠悠,妓子歸來雨打頭。卻笑道人心似鐵,久無飛夢到青樓。
皇州本叢麗,倅府亦多暇。高木停車蓋,白石砥根下。雞犬寂不聞,明窗晃低亞。澗奏不弦琴,山橫無筆架。流云過檐牖,斜照蕩書畫。巖居固同此,此寓未稅駕。
客駕長虹至,龍歸古洞春。山門新霽雨,石路凈纖塵。得句先呈佛,長歌不屬人。所嗟山下徑,來往入迷津。
江郭移孤棹,時逢谷雨新。鶯花三月暮,燕麥萬家春。野店沽村釀,行廚薦渚蘋。謝家兄與弟,客路更相親。
孟氏觀瀾有妙方,眼前光景是滄浪。寥寥此際無人會,白日青天見草堂。
蒼然五鬣東海來,直干參天不可回。堂上不聞金石韻,空中時聽殷晴雷。
脫手狂文一炬刪,縱橫風雨記南山。捲簾放夢茫茫夜,恐礙飛揚到玉關。夕陽如血映紅旌,怒馬沖風日百營。一紙忽傳江國滿,天南誰認此書生?眼底英賢若許攀?歸來偶賦白云閑。劉琨未老誰相訊?日夜風雷看萬山。
金玉斯文芻狗輕,可傷地坼與天傾。正當泥醉高人處,敢詡鷗閒避世名。風雨瀟瀟孤枕臥,情懷浩浩大江橫。如何小極供詩料,出書行將似客卿。
谷口森森玉萬竿,鳳毛搖動不勝寒。西窗記得曾留□,月送青鸞醉里看。
野老門前社樹青,社公無酒眼醒醒。春泥二月無人上,盡作城頭筑土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