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八十七首 其十一
靈從何來,圣從何起。
五通六通,不是不是。
今日天寧,如何指示,齊之以禮。
靈從何來,圣從何起。
五通六通,不是不是。
今日天寧,如何指示,齊之以禮。
靈明從哪里來,圣明從何處起。五通六通的境界,并非如此。如今在天寧寺,該如何來指示呢,要用禮來約束。
靈:指靈明的智慧、覺悟。
圣:圣明、超凡的境界。
五通六通:佛教術語,五通指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六通在五通基礎上加上漏盡通。
天寧:這里指天寧寺。
齊之以禮:出自《論語》‘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意為用禮來規范、約束。
此偈頌作者可能是處于佛教修行和弘法的場景中,面對修行者對神通等境界的追求,有感而發,強調修行應回歸到以禮等正道上來。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明確。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引導修行者不要執著于神通等外在表現,而應遵循正道。其突出特點是言辭簡潔卻哲理深刻,在佛教偈頌文學中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臺嶺分燈契上機,政庭傳教及禪扉。
供開蒲饌持盂至,夢憶霞標振策歸。
吟硯自澄晨磬徹,經窗閑掩夕香微。
袍紋迥奪巖芝色,猊座人天喜重圍。
六闕表門榮,華林地氣靈。
烏衣王氏族,玉樹謝家庭。
鄒魯多亟犬,荀陳更現在星。
怡神虛室白,講學夜燈青。
篇籍巾箱滿,弦歌里巷聽。
蘭堂時合宴,槐市正談經。
丹井通仙穴,西山接翠屏。
煙蘿皆勝概,何日扣巖扃。
川岳淪精氣,風華喪杰才。
典刑留大雅,文象坼中臺。
聚窟香難破,鈞天夢不回。
只應之帝所,鳴玉侍丹臺。
青陽三巳日,佳氣九城中。
洛飲傳周俗,溱詩載鄭風。
停輪浮桂醑,解袂泛蘭叢。
選勝開慈宴,多歡組綬同。
清蕊君宜妙一臺,當年仙桂并枝開。
樓逢春雪嘗為曲,廟近朝云轉費才。
遠字莫教雙鯉斷,歸期偏望二鳧來。
巴猿蜀魄多離恨,猶喜圭田助酒材。
十二重環閟洞房,愔愔危樹俯回塘。
風迷戲蜨閑無緒,露裛幽花冷自香。
綺席醉吟銷桂酌,玉臺愁作澀銀簧。
梅青麥綠江城路,更與登高望楚鄉。
古籍東南美,蔚蔚幙中議。懿行希圣賢,尚文粲游賜。
伊余發已禿,偶繼立朝士。何以宣王政,甘為時所棄。
酌以廣州泉,不易伯夷志。直哉心如弦,安慮道邊斃。
竊嘗力于古,秉筆庶幾至。孰為末聞達,聊以道幽秘。
夫君鏘以名,尤為世之器。贈我百余言,升堂出而示。
土木朽且陋,黼黻謬增賁。毌鹽煩刻畫,返樸吾所愧。
華勛愛士心,蓬壺延才地。何人薦于子,當彼得言位。
吐以胸中奇,落落金玉繼。九虛高可游,凌厲垂天翅。
吾將退而隱,尚得榮其視。
火云爍盡天幕腥,水光弄碧涼無聲。荷華千柄拂煙際,杰然秀干駢雙英。
天敕少昊偏滋榮,宵零仙露饒金莖。裊裊飄風起天末,綠華珰珮來琤琤。
觥觴式宴資擊賞,何人掞藻飛筆精。越國亭亭八百里,木蘭泛詠稱明媚。
爭如錦水派繁江,孤根擢翠葩分膩。紫清合曜流霞暉,楚臺無夢朝云飛。
韓虢佳人新侍寵,溫泉宮里賜霞衣。赫赫曦陽在東井,珍房萃作皇家慶。
流火初晨復毓靈,連璧更疑唐杰盛。眇觀熙政接元和,嘉谷重榮田野歌。
高宗昔慶劉仁表,五色卿云世甚少。我今取喻進德流,優哉祥蓮出池沼。
草萊泥滓俱棄捐,致君事業殊商皓。歸作臯夔稷卨臣,同心一德翊華勛。
白云樓危壓晴霓,樓下波光數毛髪。
雕甍刻桷出煙霞,萬瓦參差鵬翼截。
蘭汀蕙浦入平蕪,天遠孤帆望中滅。
屈平宋玉情不盡,千古依然在風月。
漂零坐想十年舊,歲月飛馳爭列缺。
青云交友夢魂斷,白首漁樵誠契闊。
安居環堵袁安老,泣抱荊珍卞和刖。
折楊雖俚亦知名,猶欲樓中賡白雪。
溪碧照浮航,仁祠紫界墻。
窗扉銜遠色,樹石納余涼。
升講林花落,拋生水鳥翔。
逢僧談止觀,數刻盡牛香。
天下慢朝周,君王瑤水流。
一朝規問鼎,千里御還騮。
故國無歸日,叢祠幾換秋。
詵詵耳孫慶,惟烈在仁柔。
馬過津橋外,城臨金斗傍。
早霜濃著瓦,落月半銜墻。
暗水澄寒底,初霞漏曉光。
疏鐘林下寺,煙景正蒼涼。
句無亭下駐驂騑,鑒水寒光照客衣。
張翠鄂君舟上去,浣紗西子網中歸。
禹祠草樹空春色,秦望風煙半夕暉。
王謝勝游何處問,茂林修竹尚依依。
短亭疏柳映秋千,馬上人家谷雨前。
幾樹槍旗茶靃靡,一溪鱗甲水潺湲。
鶑期別后聞余哢,蠶候歸來見小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夜來虛過十分圓。
何處潮偏盛,錢唐無與儔。
誰能問天意,獨此見濤頭。
海浦吞來盡,江城打欲浮。
勢雄驅島嶼,聲怒戰貔貅。
萬疊云才起,千尋練不收。
長風方破浪,一氣自橫秋。
高岸驚先裂,群源怯倒流。
騰凌大鯤化,浩蕩六鼇游。
北客觀猶懼,吳兒弄弗憂。
子胥忠義者,無覆巨川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