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侍郎故居
玉笥山前蕭子云,
手攜白璧玩青春。
碧壇夜夜松風起,
八十二人朝玉宸。
玉笥山前蕭子云,
手攜白璧玩青春。
碧壇夜夜松風起,
八十二人朝玉宸。
在玉笥山前住著蕭子云,他手持白璧盡情享受著青春時光。碧綠的祭壇每夜都有松風拂起,八十二個人一同朝拜天帝。
玉笥山:山名。
蕭子云:南朝梁史學家、文學家。
白璧:白色的玉璧,這里可能象征美好。
青春:指春天,也可引申為美好的時光。
碧壇:綠色的祭壇。
玉宸:指天帝所居之處,也代指天帝。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蕭子云是南朝梁的重要人物,作者可能是在參觀其故居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古人的緬懷和對其生活狀態的想象。
這首詩以蕭侍郎故居為切入點,展現了蕭子云的生活場景。詩中營造出的意境超凡脫俗,體現了作者對古代文人生活的向往。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也是反映當時人們對歷史人物追思的作品。
小隨阿姊學吹笙,見好君王賜與名。夜拂玉床朝把鏡,黃金殿外不教行。
紅雨斜斜作陣,綠云碎碎成堆。武陵溪口幾人迷。桃花水,流入不流回。夏日董風殿閣,秋宵寶月樓臺。仙凡境界隔塵埃。青鸞客,歸去又歸來。
誰家少兒郎,綠絲作單褲。白馬紫游韁,蹀躞長干路。
九日年年負物華,野香未肯到山家。今年九日風光別,不獨黃花更紫花。
濕螢閃光飛不起,八尺風漪夜如水。仙姝不眠肌骨清,起馭夜涼吹玉笙。曲中忽作孤鳳鳴,天帝感泣秋雨零。旱龍暍死嗟莫及,坐見扶桑落葉濕。前溪水高龍夜吟,不管西郊老農泣。
燕市悲歌地,周南留滯年。交期論世外,標格在詩前。不滅遺書字,高吟寶劍篇。嚴村猶漢臘,歸棹雪江邊。
君言西山頂,自古流白泉。上為千牛乳,下有萬石鉛。不愧惠山味,但無陸子賢。愿君揚其名,庶托文字傳。寒泉比吉士,清濁在其源。不食我心惻,于泉非所患。嗟我本何有,虛名空自纏。不見子柳子,馀愚污溪山。
厚味何如淡味長,充庖不羨大官羊。老妻昨夜挑新菜,釀得黃齏滿甕香。
閒堂看盡燕雙飛,終日勞勞為哺雛。父母此心誰不有,生兒幾個似慈烏。
張君奉母母奉佛,為母造塔摹金經。敦煌唐拓誠懸筆,筆勢與塔雙崢嶸。此經傳世壽無量,有若母壽資長生。我聞世間人子意,奚翅佛力無不能。試觀彼佛亦人子,何待功德侔丘陵。適園勝跡誰來訪,柳經鄭記應齊名。
山青青。水泠泠。養得風煙數畝成。乾坤一草亭。云無心。竹無心。我亦無心似竹云。歲寒同此盟。
合宮舟泛躍龍池,端午爭懸百綵絲。新賜承恩脂粉硙,上陽不敢妒蛾眉。
瀟湘臥病吊累沉,賜詔君王用意深。多士方懷宣父日,蒼生竟失傅巖霖。氈裘他日瞻吾父,丹扆何人附舊箴。白首門生恩未報,悲詞空想薤歌音。
日高殿里有香煙,萬歲聲長動九天。妃子院中初降誕,內人爭乞洗兒錢。
桑落洲邊春草生,宜城九醞空傳名。百年世事同醉夢,愁聽野猿啼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