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韻次公
水南著我登高處,
風急山籬帶薄云。
從昔騷人愛重九,
冥鴻天際有遺音。
紛紛下視三家市,
人物悲歡逐年歲。
吾儕禿發帽檐斜,
不見黃花也須醉。
水南著我登高處,
風急山籬帶薄云。
從昔騷人愛重九,
冥鴻天際有遺音。
紛紛下視三家市,
人物悲歡逐年歲。
吾儕禿發帽檐斜,
不見黃花也須醉。
水南之地讓我登上高處,風勢急驟,山邊的籬笆上纏著薄云。自古以來詩人都喜愛重陽節,那高飛天際的鴻雁似有隱者的遺音。從高處俯瞰下方熱鬧的小集市,人間的悲歡隨歲月年年更迭。我們這些人頭發稀疏,帽檐歪斜,即便不見菊花也定要一醉方休。
次韻:和詩時按原詩的韻腳及用韻順序作詩。
重九:即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傳統登高節令。
冥鴻:高飛的鴻雁,常喻指超脫世俗的隱者。
三家市:指人口稀少的小集市,典出《莊子·徐無鬼》“其鄰有三族焉”。
吾儕(chái):我們。
黃花:指菊花,重陽節傳統意象。
此詩為作者在重陽節與友人次公唱和所作。重陽節自古有登高、賞菊、飲酒的習俗,詩人借次韻形式回應友人,通過登高所見所感,結合個人境遇(如“禿發”暗示年長),抒發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及豁達心境。
全詩以重陽節登高為線索,由景及情,既描繪秋日登高的蒼茫景象,又轉向對人間悲歡、歲月流逝的思考,最終以“不見黃花也須醉”的灑脫收束,展現了詩人在世俗紛擾中保持超然的人生態度,語言平實卻情感真摯。
春水平原天可拍,夏日如焚天可拆。
哀哉農民亦良苦,厭見常旸與常雨。
去秋鄱陽偶中熟,巨室猶言廩無谷。
萬畝家輸數千斛,路旁安得黔敖粥。
吾君罪己同禹湯,思起傅巖調雨旸。
暫勤千騎作南伯,要使炎嶠無余殃。
元正作佳天,涉七弄春氣。
好雨亦知時,綠波行何濟。
新詩如蜀州,句有梅柳味。
七升年定豐,一石公當醉。
江東回首莫云賒,寒食令人感歲華。
皎皎丹心惟望日,星星短發不簪花。
書傳何處山名雁,酒憶吾鄉水似霞。
故舊相逢如問我,為言多病服天麻。
二公心古貌清癯,趣在林泉世味疏。
寸碧來從錦江遠,九疑分向錫山居。
山中丘壑奴金谷,筆下波瀾陋石渠。
我有千峰藏雁蕩,擎天一柱插空虛。
蘆花洲渚江人邦,我來把酒臨西窗。
五祖六祖山照眼,清流濁流水同江。
孤山大小各嶄絕,鐘石上下相舂撞。
千帆出沒煙雨里,何如鷗鷺飛雙雙。
籍甚何夫子,文章擅美名。
金華傳語寶,鄱水主詩盟。
心印橫渠學,相門無盡甥。
人間一夢覺,卿月墮臺城。
趣在煙霞世味輕,天將廬阜慰西征。
且須細看康王谷,未用遙尋白帝城。
星子地分天上宿,谷簾泉占酒中名。
凌云仙客知多少,肯向風波世路行。
我輩逢山眼即青,臥龍頂上喜同登。
圖留沙磧懷諸葛,詩誦江??憶少陵。
巫峽云飛天一握,瞿唐魚化浪三層。
藍輿又向人間去,回首林泉媿老僧。
千載岐周鸑鷲聞,果生英杰嗣姬文。
鯤鵬變化正六月,蟾兔光輝將十分。
肯把威名爭烈日,只將道眼視浮云。
祝公壽共詩書久,一瓣心香已敬焚。
跋涉經江夏,悲涼忽莫秋。
雨登羅漢閣,醉上庾公樓。
風急將吹帽,江寒更泛舟。
川涂元不隔,歸夢到東甌。
二公海內姓名聞,我亦追隨到蜀門。
龍臥廬中嘆諸葛,蛙居坎底陋公孫。
雨聽巫峽夢時滴,花看杜鵑啼處痕。
酬唱又成夔府集,論文欣對少陵尊。
六逸中無李謫仙,詩筒忽得舊臨川。
枝芳又類燕山桂,馬立欣瞻刺史天。
公似虞臣宜作牧,我慙鼠技濫烹鮮。
新詩不減顏公詠,貴若山王定不編。
遠公白蓮社,旁有聰明泉。
飲此誰聰明,社中十八賢。
堯舜不曾飲,聰明本諸天。
我輩雖飲之,聰明不加前。
為愛此水清,一酌滌塵緣。
卻恐愚此水,愚名自今傳。
骯臟宜三黜,飄零到九疑。
忠膺黃屋眷,音遇紫巖知。
共理符頻綰,明刑節屢持。
青天萬里蜀,無復話歸期。
公真有德如元令,我媿無才似李華。
話別芝堂傾竹葉,送行鄱水漲桃花。
眼看三匝烏逢月,心羨齊飛鶩趁霞。
它日相期訪劉阮,分桃采藥飲胡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