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衣詩
朝槿謝朱榮,晚蘭辭秋馥。
燠往愒晷長,寒來惜景促。
虛櫩棲馀景,苔階結殘綠。
佳人拭清砧,鳴機罷夕柚。
凄籟答繁聲,哀蛩伴幽獨。
燮燮回飆度,歷歷馀音屬。
敢畏露氣寒,霜威邊地速。
敢畏力不任,道遠難頻復。
戚戚感離心,肅肅憐宵躅。
縈情理紈素,含凄對明燭。
不識后時顏,猶裁別時服。
朝槿謝朱榮,晚蘭辭秋馥。
燠往愒晷長,寒來惜景促。
虛櫩棲馀景,苔階結殘綠。
佳人拭清砧,鳴機罷夕柚。
凄籟答繁聲,哀蛩伴幽獨。
燮燮回飆度,歷歷馀音屬。
敢畏露氣寒,霜威邊地速。
敢畏力不任,道遠難頻復。
戚戚感離心,肅肅憐宵躅。
縈情理紈素,含凄對明燭。
不識后時顏,猶裁別時服。
晨開的木槿花凋謝了紅艷的容顏,晚開的秋蘭消散了秋日的芬芳。暑熱退去時曾貪享白日綿長,寒冬到來卻可惜光影短促。空蕩的屋檐下只剩殘余的光影,苔痕覆蓋的臺階凝結著殘綠。佳人擦拭著潔凈的搗衣石,織機停止了傍晚的紡織聲。凄切的風聲回應著搗衣的繁響,哀鳴的蟋蟀陪伴著孤獨的身影。風勢漸弱的回風吹過,余音清晰地延續。哪敢畏懼露氣寒冷?邊地的霜威來得更急。哪敢怕自己力不能及?只恨道路遙遠難以頻繁寄送。悲戚的離情令人感傷,清冷的夜路更添憐惜。心中縈繞著離情,手理著準備寄去的絹衣,含著凄楚對著明燭。不知你日后容顏如何,仍在裁剪離別時的衣物。
朝槿:木槿花,朝開暮落,此處喻短暫易逝的美好。
愒(kài)晷(guǐ):愒,貪;晷,日影,指時間。愒晷長即貪戀白日綿長。
虛櫩(yán):空蕩的屋檐。櫩,同“檐”。
清砧(zhēn):搗衣用的石砧,因潔凈故稱“清”。
燮燮(xiè):形容風聲輕細。
紈素:細白的絹,此處指準備寄給丈夫的衣物。
《搗衣詩》為南朝常見題材,多寫思婦為遠戍邊地的丈夫搗衣寄衣之情。此詩或作于南北朝戰亂頻繁時期,反映當時民間“征人未還,思婦搗衣”的普遍社會現象,暗含對戰爭離散的隱憂。
全詩以秋夜搗衣為核心,通過環境渲染與細節刻畫,生動展現思婦的孤獨與深情。情感層次豐富(由景及情、由己及人),是南朝思婦詩中“哀而不傷”的典型之作,體現了樂府詩“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特點。
才到松陵即是家,擎空皎月瑩無瑕。 自須臺上分明看,擬欲呼仙泛海槎。
才到松陵即是家,參天檜柏古槎牙。 杖藜終日頻來往,不羨堤邊呼筑沙。
才到松陵即是家,仙翁詩句發天葩。 鈍才不及賡余韻,留取時時罩碧紗。
才到松陵即是家,故園喜聽雀喳喳。 上人只為貪風月,蠻觸交爭笑爾蝸。
才到松陵即是家,民間何處不桑麻。 欣欣老稚迎門笑,斗酒相歡亦孔嘉。
才到松陵即是家,茅堂萬竹綠交加。 午窗睡起無他想,坐看圍棋到日斜。
才到松陵即是家,便須洗盞泛流霞。 軟紅塵里風波惡,不似江艫與海槎。
秋風吹到江村,正黃昏,寂寞梧桐夜雨不開門。 一葉落,數聲角,斷羈魂,明日試看衣袂有啼痕。
才到松陵即是家,滿堂佳客滿園花。 看花揖客須清賞,休向人間俗子夸。
才到松陵即是家,樓高不管綠楊遮。 有書萬卷時翻弄,千古興亡幾嘆嗟。
才到松陵即是家,三清閣下寂無嘩。 小臣愧乏絲毫報,深炷爐香靜點茶。
河橋數株柳,偏受東風多。 柔條慎扔折,生意全天和。
春秋思報本,忠孝原有祠。 儀物修孔時,擊鼓吹豳詩。
晨昏禮法供,擊鼓齊七眾。 堪笑木蘭僧,飯了空聲送。
夜深展書讀,伊吾聲比屋。 掩映杖頭光,穿破西園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