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
鐘離山繞鼎門東
此地曾橐萬里弓
王氣遠浮珠樹外
帝鄉猶在白云中
衣冠幾夜游原廟
父老千秋拜沛宮
筆札小臣思奏賦
自憐摛藻愧楊雄
鐘離山繞鼎門東
此地曾橐萬里弓
王氣遠浮珠樹外
帝鄉猶在白云中
衣冠幾夜游原廟
父老千秋拜沛宮
筆札小臣思奏賦
自憐摛藻愧楊雄
鐘離山環繞在鼎門的東側,這里曾收納過萬里之外的弓箭(象征軍事強盛)。帝王的祥瑞之氣遠遠漂浮在珠樹之外,帝王的故鄉仍隱于白云之中。祖先的衣冠多次在夜晚出現在原廟,百姓千秋萬代拜謁著沛宮般的祖廟。我這舞文弄墨的小臣想進獻賦作,卻自嘆鋪陳辭藻不如楊雄而深感慚愧。
橐(tuó):原指口袋,此處作動詞,意為收納、裝盛。
王氣:古代認為與王朝興衰相關的帝王祥瑞之氣。
珠樹:神話中的仙樹,此處或代指華麗的樹木或仙境。
原廟:古代為已故皇帝在都城外另立的宗廟。
沛宮:漢高祖劉邦在沛縣的宮殿,此處借指帝王祖廟或故鄉的宮殿。
摛(chī)藻:鋪陳辭藻,指寫作。
楊雄:即揚雄,漢代著名辭賦家,作者以之比擬自己才學不足。
詩中'沛宮'指向劉邦故鄉沛縣,結合歷史背景,可能與明中都(今安徽鳳陽)相關。明中都是朱元璋在故鄉營建的都城,雖未遷都但地位重要。此詩或作于明中都建成后,作者以文臣身份游覽時,表達對中都王氣的贊美及個人感慨。
此詩描繪中都地理形勝、歷史氣象與皇家宗廟的莊嚴,表達對王都的尊崇,兼以小臣自謙流露才學之嘆。語言典雅,用典貼切,是詠都邑的典型之作,反映當時對中都地位的重視。
古洞堂隍敞,危巔戶牖開。陰靈藏雨雹,清絕雜塵埃。破靜幽禽響,臨深騎鹿回。百年山下路,未省使車來。
爛枝空有色,飛羽本無情。獨立春風里,如聞三兩聲。
采衣新兮,歸子舞于庭兮。母兮母兮,壽且貞兮。羞子珍兮,子之樂也真兮。
春日山亭飯,青枝古樹陰。親朋知老病,田舍豈初心。月白水泉瑩,花多煙霧深。酒邊防惡俗,醉語費披尋。
獨自攜文校短長,隔簾人靜雨滄浪。龍公倒捲西湖水,一夜滿城荷氣香。
萬壑千厓曉霧消,琳宮弘敞映仙桃。路通絕頂青冥闊,鳳噦朝陽紫殿高。林下每看羊化石,松間時見鶴歸巢。我今欲借登山屐,來訪安期不憚勞。
華山畿,勞勞渚,割棄父母恩,相隨黃泉去。男婚女嫁當及時,標梅不見周南詩。王風蕩蕩散荊棘,帷薄日夕生狂癡。當歌悵然有所思,華山畿,何足悲。
好事隔紅繩,流水一灣清淺。西風不知儂意,送檀郎帆轉。從教芳訊阻,三年情思難消遣。欲寄一封書去,又瞢騰心懶。
琴筑春流漲淺灘,圓吭幽鳥語林端。纖蒲水荇空凄寂,背立東風整釣竿。
一種靈苗體性殊。待秋風、冷透根株。散化開、百億黃金嫩,照天地清虛。九日持來滿座隅。坐中觀、眼界如如。類長生、久視無凋謝,稱作伴間居。
鹿門何亭亭,下有辟世賢。鳳雛隱中林,臥龍蟠其淵。一朝起高翔,斯人獨深潛。功名不可為,我志久已安。一聞耆舊傳,使我心悠然。
梧桐葉落火西流,君住長安又一秋。莫向邊庭思仗劍,書生從古幾封侯。
蓮子劈開須見臆,楸枰著盡更無期。破衫卻有重逢處,一飯何曾忘卻時。
日照東籠爛若霞,誤驚春色到山家。宮人曉殢葡萄酒,道士秋開躑躅花。莫擅鵝翎欺白雪,未論鶴頂養丹砂。霜中苦節知誰并,雨里寒香只自誇。寂莫也羞彭澤陋,風流還競洛陽奢。移樽九日來同賞,插帽休譏老孟嘉。
采衣尨兮,歸子舞于堂兮。母兮母兮,壽且康兮。進子觴兮,子之樂也狂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