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霞舉兵部 其二
日出役群動
向晦懷孤憂
心如張風帆
澒洞不可收
文書強遮眼
失笑禹稷儔
饑飽弗自救
形瘁神亦休
漆園有隱叟
洸洋恣千秋
日出役群動
向晦懷孤憂
心如張風帆
澒洞不可收
文書強遮眼
失笑禹稷儔
饑飽弗自救
形瘁神亦休
漆園有隱叟
洸洋恣千秋
日出時分萬物開始忙碌,到了黃昏我卻滿懷孤獨的憂慮。心緒如同張開的風帆,動蕩起伏無法收斂。勉強翻看文書,卻對大禹、后稷這樣的賢臣失笑(自嘲難及)。連自身饑飽都無法顧及,身形憔悴精神也已倦怠。漆園有位隱者(莊子),逍遙自在流傳千古。
群動:指各種活動的生物或事務。
向晦:接近黃昏,《周易》有'向晦入宴息'。
澒洞(hòng dòng):水勢浩大貌,此處形容心緒動蕩不止。
禹稷儔:大禹與后稷一類賢臣,代指積極用世者。
漆園隱叟:指莊子,其曾為漆園吏,后世以之代指隱逸高士。
洸洋(guāng yáng):水勢浩大,此處形容逍遙自在、無拘無束。
此詩為答友人王霞舉(兵部官員)之作,或創作于作者任職期間。時當處理繁瑣公務,身心俱疲,故借詩抒發對世俗事務的厭倦,轉而傾慕莊子式的隱逸超脫,反映出士人在入世責任與精神自由間的矛盾。
全詩以'役群動'起,以'恣千秋'結,由世俗忙碌的現實困境,轉向對隱逸精神的追尋,主旨清晰。通過日常細節與典故的結合,既展現個體生存狀態,又暗含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短小而意蘊深遠。
天壇王屋北侵河,高比嵩丘一倍多。小有清靈今尚在,俗緣深重奈成魔。
金鴨篆煙沉。風滿羅襟。暮霞紅斷碧云深。輸與阿連清興好,石上橫琴。獨坐漫沉吟。空際馀音。待他蟾影掛疏林。一院嫩涼閑不寐,無限秋心。
延陵有淑女,少小住雙溪。嫁為俞氏婦,生年才及笄。奉親盡色養,相夫道無違。鄉黨稱閨范,德曜本齊眉。前年涉海上,中饋事優為。次年返故里,井臼獨操持。何天喪所天,病骨常不支。參茸投罔效,鸞鳳忽分飛。虛占熊蛇夢,三索復不齊。留此未忘身,罌罌將焉依。歸家別阿父,有孫弄含飴。堂上拜阿翁,猶子養可資。安用長獨活,忍不去生埋。含淚不能語,愿以生死辭。一勺鴆羽毒,甘之如渴饑。八月十二日,從容就義時。同夢九年速,殉身三宿遲。泉臺當有路,夫婦唱與隨。我聞阿母賢,捐軀行無虧。又聞其姑沈,赴難視如歸。淵源推所自,根本茁非歧。精誠達地下,默鑒共在茲。輝煌增綽禊,題表重綸絲。為歌烈婦烈,遍聞浙水西。
官軍收洛陽,家住洛陽里。夫婿與兄弟,目前見傷死。吞聲不許哭,還遣衣羅綺。上馬隨匈奴,數秋黃塵里。生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鄉國無還期,天津哭流水。
領袖吾家事,由來二十春。虛懷能應物,直氣肯隨人。逝水流方遠,臨池墨尚新。聲聞雙樹子,不見葉間身。平生輕長物,身世等鴻毛。譽出東南早,人驚節義高。玩奇唯水石,結客盡英豪。來往元無跡,情鐘謾郁陶。伏枕時無幾,臨分若故常。寸心能烱烱,去路豈茫茫。車馬門猶盛,芝蘭室更香。獨馀庭下竹,冷韻起悲涼。
每把葫蘆椀放攲,從教天下浪猜疑。秋風擺落園林后,始信寒松格不卑。
將書易畫未嫌憨,好事他年著美談。我意不如仍付與,兩瑤函供一詩龕。
名園芳漱日湖傍,此有幽奇勝辟疆。座挹千章簾外翠,林飛百和酒中香。難兄曾賜金蓮燭,繩祖重開綠野堂。我亦君家桃李輩,至今夢繞舊門墻。
膾肉紛銀縷,蘭芽蔟紫茸。太官遵舊俗,歲歲與今同。
髻新興,妝鬧掃,微步戛環佩。走上紅裀,傾座盡回睞。香檀拍過驚鴻,春鶯休囀,要聆取、迦陵仙籟。更多態。步虛兩袖天風,解脫總無礙。是李和南,還是李波妹。有時卸卻歌衫,安花對鏡,揀一朵、小南強戴。
吾友薛夫子,好飲還好仙。酒鐺丹鼎雜一室,幽竹白石羅堂前。更向堂西架新閣,蒼翠紛紛坐前落。七十二峰流水東,青天秀出芙蓉萼。主人高坐烏皮幾,短發蕭髾垂兩耳。胸中萬卷心豁然,筆下馀霞散為綺。才高步闊駭世俗,文舉楊修盡兒子。朝見羅浮之鶴飛晴煙,夜見酒旗之星明上天。舉觴招鶴鶴來下,放身八極同周旋。我聞此閣未得上,疑是華陽洞里三層軒。會須更作通明客,還就元龍地上眠。
煩暑何能避,孤舟訪隱人。水鄉菱藕熟,晴野稻苗新。為學師前輩,談空悟宿身。鏡湖三百頃,不似此湖濱。
南風吹沙江雨晴,道人挾錫辭神京。金陵故舊走相送,柳枝折盡勞勞亭。輕舟掛席二千里,山落南明如畫屏。三平老禪獨跨虎,溪頭撫掌來相迎。老禪高行世所重,叢林草木皆知名。高陽洞口洗缽處,石門日暮聞鐘聲。仙都勝境在咫尺,鼎湖龍去仙山青。龍髯隨地化碧草,服食壽與天齊傾。道人此地重經營,兵馀樓閣猶崢嶸。蘭燈粲月夜皎皎,天花吹雨朝冥冥。龍河倦客雙鬢星,作詩贈別難為情。明朝悵望隔山岳,少微一點云邊明。
君為起舞我能歌,貰酒旗亭奈別何。劍閣蘆溝兩相望,山云草莽水云波。
草長鵑啼事渺茫,殘山剩水更悲傷。姓名未入遺民傳,碑碣空留古寺旁。夢蝶客歸園月冷,騎鯨人去海波荒。南無樹下優曇畔,寸土猶能發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