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東林后回寄修睦
昨夜從香社,辭君出薜蘿。
晚來巾舄上,已覺俗塵多。
遠路縈芳草,遙空共白波。
南朝在天末,此去重經過。
昨夜從香社,辭君出薜蘿。
晚來巾舄上,已覺俗塵多。
遠路縈芳草,遙空共白波。
南朝在天末,此去重經過。
昨夜我離開了修行的香社,與你告別后走出了山林。傍晚時我戴著頭巾、穿著鞋子,已感覺沾染了許多世俗塵埃。遠方的道路縈繞著芳草,遙遠的天空與白色的波浪相連。南朝故地遠在天邊,這次離去還會再次經過。
香社:指佛教修行的團體。
薜蘿:薜荔與女蘿,常借指隱者的住處。
巾舄:頭巾和鞋子,代指人。
縈:環繞。
天末:天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修睦是唐末詩僧,詩人離開東林寺的修行之地,回到世俗中,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可能當時社會動蕩,詩人在修行與世俗間有所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離開修行地后的心境變化。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詩僧詩歌的創作風格,反映了文人在出世與入世間的徘徊。
京師一別幾經秋,汾水相逢話舊游。柏府久傳名譽美,薇垣今見事功優。典衣祗擬通宵飲,投轄都無半日留。又復匆匆成兩地,朔風何處送鳴騶。索居殊覺故交稀,忽見同官老繡衣。霖雨方看薇省作,清霜猶憶柏臺飛。論詩款款傾壺蟻,話舊頻頻剪燭輝。壯志未酬知己共,相期白首莫相違。
秦代雄州拂曙河,灘梯三百六盤陀。但看柳外南人返,忍見榆中北雁過。野戍有煙侵碧嶂,廢城無堞蔓青莎。今宵已宿湘原地,不是題橋是枕戈。
漫漫長路幾時休,風雪無情夢亦愁。羨殺田家老翁媼,瓦盆濁酒火爐頭。
晼晚春光作意歸,送春誰把酒樽攜。多情風雨留連處,幾看霖霪到日西。
靈巖象唯月,盈昃巧為妍。正揭團圓影,旁分上下弦。龍開厓畔石,日轉竅中天。雕琢須神力,伊誰測帝先。
寒暄正是適中初,云斂山青值雨馀。最好春游似圖畫,菜花香里坐籃輿。
兀坐方呼酒,詩筒忽到門。劇憐春興滿,更見古音存。風月籠麟閣,煙霞盡兔園。惟愁勞夢卜,猿鶴怨山樊。啼鳥驚春去,柴車特地來。固知逢不易,未盡興空回。海內思安石,階前舞老萊。自從詩有約,夜夜菊花開。
北關險處絕攀躋,牧馬休教識玉溪。他日君王如有問,固應曾說到淮西。
舊業三元賦,新功百中經。
曾陪仙客醉辭林,此日南來泛海心。徙鱷溪頭頻倚劍,眠牛隴上憶還金。青宵過我卿云合,長嘯出門春草深。悵別詩成渾是畫,況堪畫里見騷吟。
月明鶴背吹笙,玉貌如天遠。甚小鳳、碧桐深處,重斗弦管。白楊堪作柱,尚留得、燕子樓中盼盼。杜郎老、看他定子,兩世紅霞,情不盡,金樽淺。越縵堂深,久當州門看。怪近日、聽香讀畫,芳意都懶。歌樓紅燭影,怎禁得、十七年來再見。試呼起、銅弦鐵鳳,強作花朝,花底淚,青衫滿。
丙午遭逢瑟改調,先皇記憶忝弓招。明揚雖曰由師錫,密啟端因侍燕朝。早識武侯比龍鳳,晚為公旦序鴟鸮。吾貧豈是無雞酒,恨不攜將柏下澆。
鐘甫后來秀,詞林新有聲。詩隨今雨得,畫共遠山平。野寺秋光早,高居夜氣清。棲遲應不久,名在魯諸生。
如來重舉問,不是等閑論。眾生習氣深,免墮三乘分。
石瀨濺濺響若雷,縫螭驤首踏波來。滿河桃浪妒顏色,一朵火云扶霸才。豈有衣香驚魏殿,更無團扇過章臺。要跨金埒橫門道,待我勤王賜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