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峴山碑
三載羊公政,千年峴首碑。
何人更墮淚,此道亦殊時。
兵火燒文缺,江云觸蘚滋。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瘡痍。
三載羊公政,千年峴首碑。
何人更墮淚,此道亦殊時。
兵火燒文缺,江云觸蘚滋。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瘡痍。
羊祜在襄陽施政三年,峴首山的石碑歷經千年仍在。如今還有誰會像當年那樣為羊祜墮淚呢,時代已經大不相同了。戰火焚燒使得碑上文字殘缺,江上的云氣觸碰讓碑上苔蘚滋生。怎忍心去看百姓,遍地都是創傷。
三載羊公政:羊祜曾在襄陽任職三年,有惠政。
峴首碑:即墮淚碑,百姓為紀念羊祜在峴山所立。
殊時:不同的時代。
黎庶:百姓。
瘡痍:創傷,比喻遭受破壞或災害后的景象。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不安、戰亂頻繁的時期,百姓生活困苦。詩人看到峴山碑歷經滄桑,聯想到羊祜的德政,對比當下百姓的悲慘遭遇,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古諷今,通過對羊祜德政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批判,反映社會的動蕩和百姓的疾苦。它以小見大,從一塊碑引發對時代的思考,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關注社會現實的創作態度。
湖上韶光似酒濃,踏花重覓舊游蹤。東風知我看真景,輕約春云過兩峰。
一輪明月照江灣,舉目濠涌咫尺間。東澳波濤漁艇去,南村煙雨牧童還。斗門洞闊龍歸易,梅角山高虎跳艱。借問狀元何處是,往來人報荔枝山。
止渴還相似,和羹諒亦同。不思五和里,調濟荷元功。
出沒風濤十二更,斯游奇絕冠平生。山窮肚麓天應斷,水到澎湖海不平。浩蕩直教雙眼豁,汪洋自覺一身輕。當年枉讀元虛賦,到此方知向若驚。
露氣盤空月墮煙,開軒移榻臥檐前。近來不慮消磨盡,空洞胸懷但貯天。瑯玕衣袂竹方床,熱惱肝脾頓得涼。誰送苕溪來枕畔,輕裘短棹水云鄉。
煙蘿高巘勢凌云,影瀉斜陽出海門。曾與支公探隱去,夜寒雷雨上方聞。
二子涉長江,采采秋芙蓉。采之欲奚為,懷彼無極翁。采花食其實,實里苦心同。豈但此心同,直外而通中。自恐采遲暮,凋落隨飛蓬。
瓊姿不肯染緇塵,別是西湖一種春。畫里底須論色相,金丸熟處見天真。
一日復一朝,一昏復一晨。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飄淪。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對酒不能言,悽愴懷酸辛。愿耕東皋陽,誰與守其真?愁苦在一時,高行傷微身。曲直何所為,龍蛇為我鄰。
文書倥傯汗模糊,問有清涼世界無。走借主人煙雨觀,幻吾身眼入冰壺。
東關芹菜嫩于蔥,老圃秦椒紅豆紅。茄蒂小,韭根豐,白水青鹽一并封。
彭蠡水茫茫,東流控馬當。孤帆懸細雨,故國隱斜陽。知己白門少,思君秋夜長。殷勤南蒲送,何日慰參商。分手橫江館,煙波一片愁。天門青兩岸,春草綠中洲。相許有長劍,所歡非五侯。交情貧賤好,歲晚莫悠悠。五嶺橫韶石,三瀧下桂陽。北門秦鎖鑰,南服越封疆。戰壘秋旗滿,津樓晚角長。期君如陸賈,游說得金裝。
自從封建廢秦皇,草澤膺圖國祚長。一代安危關外戚,幾回反側動諸王。民風近古猶淳厚,大道從茲半渺茫。幸有江都諸輩出,祗今人說漢文章。東京儒雅古來無,拜老臨雍禮數殊。稽古幾人誇碩傅,橫經此日有囚奴。椒房寵盡閹官盛,太學才多國勢孤。一事可憐漢明帝,千秋遺患是浮圖。群雄芟盡鼎終分,百戰河山感慨存。濟世有材憐管、樂,生兒無命笑曹、孫。征誅遠掃官家局,揖讓初開篡竊門。劉禪長年丕、亮促,此中天意總難論。吳、蜀平來魏祚移,乾坤才合又分離。羊車十里宮人淚,蛙鼓數聲帝子悲。名士清談空復爾,諸王搆怨欲何為?傷心一片中原土,付與羌胡竟不支!平陽一去感青衣,太息河山舉目非。南渡君臣?對泣,東山士女故相依。機云冪下無禽淚,王謝堂前有燕飛。我愛陶公真曠達,黃花開處便來歸。五龍如虎斗方酣,勝負兵家已共參。百戰河山歸代北,六朝金粉艷江南。臨軒有例開齊、宋,亡國無端誤釋、聃。莫道金陵王氣盡,隋宮芳草亦毿毿。新林一戰破平湖,南北全收入版圖。靈感有書成內史,太平無策報吾儒。千金枉自遺楊素,一死方知誤獨孤。畢竟宇文除莫盡,他年留患在江都。不死何曾有藥丸,唐家終始誤金丹。河山割裂歸方鎮,婦寺平分攬大權。占得詩名高萬古,傳來軍制仿三單。祗今七德馀歌舞,想見前皇創業難。頻年殺伐戰塵囂,得國如棋劫未消。長樂中書更十主,世家降表歷三朝。猶馀歲月遵唐朔,還割河山賂大遼。永棄幽、并州十六,中原終古恨迢遙。一著黃袍竟釋戈,宋家杯酒奠山河。培成絕學千秋盛,養就人材兩榜多。南渡偏安緣積弱,北邊失策在連和。由來禮義維持久,易世猶傳正氣歌。清寧宮殿傍煙霞,直取穹廬作帝家。別具神威臨異域,不教正統擅中華。船通日本千帆遠,地拓天南萬里賒。腸斷年年輕北狩,紫臺一去使人嗟。一編祖訓篤宗盟,開國鴻謨集大成。誰料室戈操叔父,頓教鍛鍊到公卿。交深洛、蜀東林黨,禍烈漢、唐北寺兵。賴有殉亡諸氣節,至今廉立激蒼生。
石川居士昔餐霞,為吏風塵不怨嗟。海上故栽彭澤柳,江邊新種洛陽花。飄飄暮送凌空舄,渺渺春回上漢槎。安得便同仙令去,遠從勾漏覓丹砂。
一茆正可借閒居,怪底年來倦讀書。枕簞乍涼人睡覺,香風送過綠芙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