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浪詞為劉珥江賦
新結茅齋近少城,清流映帶更多情。幽懷似怪王維少,柳浪何如竹浪清。
青嵐帚掃紫筠煙,垂露珠零綠粉天。最美仙郎能縮地,筼筜谷在錦江邊。
一部清商竹嘯風,三霄碧纛舞晴空。披襟巳在珠宮上,宋玉蘭臺賦漫雄。
錦籜花繃護筍根,龍孫蛇祖啟風門。對青好續涪翁賦,滴露研朱掛月村。
眾竅為噓萬竅號,調調未定見刁刁。畫風雄筆君須繼,北海南溟捲紫毫。
鸞暮籠煙還漏月,鳳晨防露更來風。寬閑不似城中地,水碧金膏五百弓。
一節為船碧海通,十洲三島訪仙翁。乘風破浪非坐事,好在垂天萬里蓬。
新結茅齋近少城,清流映帶更多情。幽懷似怪王維少,柳浪何如竹浪清。
青嵐帚掃紫筠煙,垂露珠零綠粉天。最美仙郎能縮地,筼筜谷在錦江邊。
一部清商竹嘯風,三霄碧纛舞晴空。披襟巳在珠宮上,宋玉蘭臺賦漫雄。
錦籜花繃護筍根,龍孫蛇祖啟風門。對青好續涪翁賦,滴露研朱掛月村。
眾竅為噓萬竅號,調調未定見刁刁。畫風雄筆君須繼,北海南溟捲紫毫。
鸞暮籠煙還漏月,鳳晨防露更來風。寬閑不似城中地,水碧金膏五百弓。
一節為船碧海通,十洲三島訪仙翁。乘風破浪非坐事,好在垂天萬里蓬。
新近建造的茅屋書齋靠近少城,清澈的溪流環繞映照更顯多情。幽遠的心懷仿佛責怪王維詩中竹景太少,柳浪又怎比得上竹浪的清新。青霧如帚掃過紫竹輕煙,垂落的露珠點綴著綠粉般的天空。最贊仙郎(劉珥江)能縮地成景,讓筼筜谷般的竹林出現在錦江邊。竹浪如清商樂般隨風呼嘯,青碧的竹梢似旗幟在高空飛舞。敞開衣襟仿佛已在仙宮之上,宋玉、司馬相如的辭賦也難比此景之雄。錦色筍殼如花繃護著筍根,新竹老竹共啟風門。面對青竹正適合續寫涪翁(黃庭堅)的賦作,研朱點筆掛月于村頭。眾竹竅因風而噓,萬竹竅隨聲呼嘯,竹枝晃動未止更顯輕盈。畫竹的雄健筆力您當繼承,如揮毫潑墨寫盡北海到南溟。晚鸞籠煙時還漏下月光,晨風拂竹時更添清爽。此處寬閑不似城中之地,有五百弓的碧水膏壤。取一節竹子作船可通碧海,去十洲三島尋訪仙翁。乘風破浪并非空想,正有垂天萬里的蓬草助力。
少城:成都舊有大城、少城,少城為小城,此處指成都附近。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此處形容竹浪如風奏清商樂。
筼筜(yún dāng)谷:產大竹的山谷,典出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龍孫:新竹的別稱,指竹筍。
涪翁:宋代詩人黃庭堅自號涪翁,此處借指善寫竹賦之人。
五百弓:古代丈量單位,一弓約五尺,五百弓形容面積廣闊。
此詩為作者為友人劉珥江新筑的竹齋所作。通過‘新結茅齋’‘仙郎縮地’等句推測,當為劉珥江遷居近少城(成都附近)的竹齋時,作者以‘竹浪’為主題賦詩相贈,既贊其居所清幽,亦表交游之誼。具體創作時間無考,約為明清文人雅集唱和背景下的作品。
全詩以‘竹浪’為核心,從竹齋環境、竹浪景象、竹之品格多角度展開,融合自然描寫與人文典故,語言生動明快,既展現了竹景的清雅之美,又傳遞了對友人雅趣的贊賞及隱逸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兼具寫景與抒情的詠物寄懷之作。
獨憐芳草遍,之子未寧居。有弟能收骨,孤兒可付書。囊因為客盡,句尚苦吟馀。借問同游輩,誰來策素車。
一番風雨過方洲,淡綠新篁漸入秋。歌盡竹枝人不解,隔江誰唱越溪謳。
平生兄弟間,聚少散亦多。欲作對床夢,奈此往復何。
又向楓橋去。輪指算春鴻秋雁,匆匆三度。六十行年忙中過,敢信重來如故。恨此別也應有數。江上青山山外雪,長征人認我經時路。津鼓發,舟何處。秣陵舊雨殘星曙。謂明年后湖涼夏,呼船重晤。萬頃荷花連天葉,飽取碧筒清露。把茗事隨緣分付。此愿難償償亦易,倩流鶯為我啼春住。爭握手,離懷絮。
冬徂春已半,不得滸西書。老恨追趨懶,相思夢寐馀。杏花開正好,桑落興何如。七十今年是,應勞長者車。
似雨如晴春乍暖。漠漠煙青,未肯含愁淺。悵望不知人已遠。踏紅似向花間轉。亂落杜鵑馀幾片。付與游絲,莫被風吹斷。紫燕銜香知有怨。怨他情與東風短。
夾嶠當年錯用心,貪他香餌被他擒。點頭三下無言說,水闊山遙恨轉深。
滿河冰片挾舟行,洲渚參差互送行。九里山晴春意動,買魚酤酒過彭城。
旅館青燈共酒卮,百年心事托深知。探梅申浦春鶯早,剪韭辛盤夜漏遲。竹徑偶來逢舊雨,烏篷歸去有新詩。巡逡客路重回首,正憶山中櫻筍期。
雪后云歸露晚暾,凍舟猶自滯溪門。潛魚不上湖光靜,漠漠寒沙印雁痕。
幾年持憲肅清高,馬足飛塵入覲勞。供帳舉懷歌伐木,郵亭張燭看豪曹。東南疲弊新封事,西北風霜舊豸袍。遙想玉階三祝后,太平天子特恩褒。
古郡青山下,經過駐使車。土官迎詔拜,蠻客望城遮。疊嶂營孤壘,清江繞百家。晚來官署里,獨坐詠皇華。
蠟屐枝筇穿嶠,蓑衣一笛橫江。試向屏風一攬,千山萬水秋窗。
勞謙寡悔。忠信可久安。勞謙寡悔。忠信可久安。天道害盈。好勝者殘。強梁致災。多事招患。欲得安樂。獨有無愆。歌以言之。忠信可久安。
體中頗覺不能佳,急就梅花一散懷。沖雨涉溪君會否,免教塵土涴青鞋。高韻知難折簡呼,溪頭掃地置芳壺。梅如解語應惆悵,昔日名流一個無。折得梅花古渡頭,詩凡卻恐作花羞。清樽賴有平生約,爛醉千場死即休。疏枝冷蕊誰能畫,楊叟江西舊擅名。今日東窗閑拂拭,去人一尺眼先明。